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李丽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李丽会

李丽会

李丽会

(黑龙江省虎林市中医医院158400)

【摘要】目的探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最佳护理方案。方法观察和护理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结果80例患者经护士的精心护理,病情全部得到缓解。结论适当的护理措施能延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进展。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288-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很高,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在增高1,现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工作进行简单的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都是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在42~85岁之间,平均年龄72岁。所有患者平均每年住院次数3~4次。

1.2方法

1.2.1患者临床表现(1)肺心功能代偿期:咳嗽、咳痰、气急或伴喘息,活动后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2。(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A呼吸衰竭:呼吸困难、发绀明显、嗜睡、昏迷、抽搐等症状。B心力衰竭:明显倦怠、乏力、尿少、全身浮肿,心向左扩大。

1.2.2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呼吸节律、频率、深浅、体温、水肿、尿量等变化。如出现点头、提肩呼吸不排除有呼吸衰竭的可能,定时监测血气分析。

2)采取舒适体位卧床休息,有利于肺、心功能的改善。病房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被褥整洁,湿度与温度适中。为保证患者的睡眠与休息,严格限制探视时间。加强肺性脑病的安全护理,加床档,设专人护理。

3)为减少患者情绪波动,医护人员帮助病人认识到:情绪波动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力衰竭3。因病情危重的患者,夜间更为恐惧、烦躁、忧虑、不安,因此夜间可以开灯或允许家属陪伴,护士应加强巡视,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咳痰不畅,可加重肺部感染和支气管阻塞。神志清醒的病人应鼓励咳嗽及有效排痰。长期生病的病人由于体弱无力,分泌物增多,应有效湿化使分泌物充分引流4。病情危重患者,在帮助翻身时拍背,使痰易于咳出。神志不清的患者,可机械吸痰,为防止感染,注意无菌操作,抽吸力要适当,动作要轻柔,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使缺氧加重。

5)病情加重期加强口腔护理及皮肤护理。病情严重时,要每日口腔护理两次。病情缓解用生理盐水漱口,每日2次。此病的病程很长,其中老年人居多,因此要定时翻身,每2小时一次最佳,并按摩受压处皮肤,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整洁,注意病人下肢,骶尾部等容易出褥疮的部位,用海绵垫或气垫,避免感染和不适。

6)饮食护理。嘱患者不要饱食,饮食清淡。保证蛋白的摄入量,避免诱发心力衰竭,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蔬菜水果等清淡饮食,以免发生腹胀,便秘而加重呼吸困难。

7)合理用氧。根据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正确用氧,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的吸氧,氧流量1~2升/分。

8)注意观察用药反应。根据病情限制输液量,每天输液量不超过1000毫升,同时,控制输液速度,速度不超过30滴/分。按照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用利尿要注意观察剂监测电解质,防止低钾血症等加重缺氧等副作用。应用抗菌药物时要注意真菌感染;使用强心药物时严防发生心率失常;应用扩张血管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心率增快,氧分压降低等副作用。

9)保健指导。进行卫生宣教,耐心劝告患者戒烟,告知吸烟的害处;保持良好心情,保持乐观状态:如可听音乐、看电视、听评书等分散注意力;如可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气功、太极拳、健美操等,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注意天气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季此病多发期,防止感冒等各种诱发因素;指导病人调整正确的姿势:如站立时背依墙等姿势能使身体放松,利于换气且节省能量;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诊治。

2结果

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通过住院期间护士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换气功能得到改善,疾病的加重次数不断减少,延缓了疾病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病人的肺功能水平,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晓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12(2):31~32.

[2]郭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7(2):17-19.

[3]李彩霞.浅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3(4)31-32.

[4]芦姣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3(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