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断路器缺陷导致主变动作的分析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1

线路断路器缺陷导致主变动作的分析与研究

张志文

张志文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桂林供电局广西桂林541002)

摘要:针对一起220kV甲变电站内110kV甲乙线路相间故障,引起主变零序过流II段保护动作跳开中压侧母联断路器事件,分别组织二次专业人员对保护装置、一次专业人员对断路器机构、高压试验人员对断路器本体进行了历年动作数据分析研究,找到了本次主变保护动作的原因,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线路保护;断路器;主变动作

一、故障前系统运行方式

220kV甲站1号主变中压侧101开关运行于110kVI母;2号主变中压侧102开关及110kV甲乙线107开关运行在110kVII母;110kV母联100开关在运行状态。1号主变容量150MVA、2号主变容量120MVA。110kV甲乙线107断路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变电站内主接线方式如图1所示。

图1220kV甲变电站主接线图

二、故障现象及分析处理

08月13日01时53分,110kV甲乙线线路发生两相接地,110kV甲乙线107间隔断路器跳闸后录波显示C相在A、B相分断后1S左右电流通过,导致110kV母联间隔100断路器跳闸。08月13日110kV甲乙线107断路器故障后,相关管理部门立即组织专家对其开展初步原因分析:

1、二次专业对故障情况分析

08月13日01时53分28秒,A站110kV甲乙线107开关保护装置零序II段、距离II段保护动作,AC相故障,807ms跳107开关。保护跳闸同时A相故障电流消失,但C相电流未马上断开,直至2350ms后C相故障电流才逐步减小直至消失。在此期间由于1号主变容量较大,阻抗小,故障录波器显示流过1号主变中压侧零序电流比2号主变大了约1倍,达到后备保护动作定值。故1号主变保护于1333毫秒后中压侧零序过流II段1时限动作跳开110kV母联100开关。100开关跳闸后1号主变中压侧与故障线路110kV甲乙线分列,1号主变零序电流消失,2号主变零序电流增大,但直至故障电流自动消失时也未达到2号主变零序保护动作时间。

故障消失后,110kV乙站侧小电源解列动作,跳开35kV乙丙线310、乙丁线305开关、乙戊线306开关、乙己线309开关;因220kV甲站侧重合闸是投检线无压母有压+检同期,保护在C相电流消失后且线路对侧小电源解列完毕,线路无压后满足本侧开关重合条件,甲站侧3854ms重合闸检母有压线无压条件满足,重合成功;故障相电流:37.60A,故障零序电流:28.12A,线路保护装置测距14.8公里。故障点在110kV甲乙线线路保护范围内,且由于故障电流未能及时切断,也属于主变中后备保护范围。因主变零序过流保护是作为下级线路的后备保护,在下级线路开关未能及时灭弧时主变保护动作,正确切除故障,故本次保护动作情况均正确。

经查阅故障前110kV甲乙线107开关所有故障波形,保护动作后C相电流均能立即消失。怀疑本次故障C相未能及时灭弧的原因是开关内部问题,需一次专业人员进一步检查。

2、一次专业对故障过程的分析

(1)对110kV甲乙线107断路器进行电气回路及机械部分检查,电气回路阻值及绝缘良好,机械传动部位无卡涩,无位移,三相连杆拐臂动作正常。

(2)对107断路器进行了机械特性试验及回路电阻测试,发现其特性试验数据异常,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甲站110kV甲乙线107断路器2009年12月17日投入运行,一次检修专业人员分别于2011年、2013年对107断路器进行机械特性试验及回路电阻测试,所测分合闸时间、同期和回路电阻阻值均符合厂家技术要求,经核对两年数据无明显变化。

三、设备故障原因分析:

1、根据高压试验抢修人员对SF6微水测试结果分析,断路器C相灭弧室在故障时产生高温,在高温作用下SF6气体分解后产生SO2气体,初步判断断路器C相灭弧室内部元器件在高温作用下损伤。

2、根据一次检修抢修人员对机械特性试验数据对比(见表1)及现场检查结果分析,107断路器C相合闸时间大于A、B相,分闸时间小于A、B相,且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另从分合闸时间上分析,该断路器C相合闸行程变大,分闸行程变小。

3、初步判定:(1)107间隔断路器C相断路器灭弧室内元器件损坏(如:断路器弧触头高温熔断、灭弧喷嘴烧损等)。(2)断路器绝缘拉杆松动。

四、设备故障后检修恢复情况

220kV甲站110kV甲乙线107断路器故障后,立即对故障设备转检修进行相关试验检查。为尽快恢复107断路器运行,经相关技术人员与厂家技术人员讨论后决定更换107断路器C相断口,经耐压、绝缘、SF6微水、机械特性、回路电阻试验合格后,于08月18日恢复107间隔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