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

刘世兰

四川省开江县讲治中学

一、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重应试技巧能力训练,轻语文素养整体提升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受高考指挥棒影响,经常有意无意地把平常的阅读课上成高考应试能力和技巧培训课。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出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考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相关文体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写作技巧及方法的点拨,生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上花太多时间,而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机械刻板的高考语文应试技能训练。这样一来,穿插在各个课堂环节的各种评测和练习会经常打断学生的审美感知,并使审美愉悦大打折扣。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注重抓落实,实际上偏离了语文课堂提升语文素养这一本真的教学任务,也败坏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胃口”。

(二)过于倚重现成学案,课堂形式千篇一律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过于倚重学案,以为一本在手,包打天下。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审视就不难发现,过于倚重学案,就会导致教师导读的作用和意义被大大弱化。一方面,许多老师对教材的经典名篇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因为受制于课堂形式的条条框框和教学评价的僵化标准,生怕说得太多,被人冠以“满堂灌”而无法自由畅快地表达。另一方面,没有了教师个性化的深层导读,学生受限于阅读视野和经验,只能停留在浅阅读层面上,无法真正走进文本和作者一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无从获得真知灼见。

(三)重视培养“集体智慧”,轻视学生“特立独行”

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高中语文阅读课一改过去的沉闷单调,开始逐渐热闹起来。然而,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表象之下,很多学生思维惰性在滋长。他们在“合作”中尝到了“甜头”,悟出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无论碰到什么问题,他们都把它放到组里讨论、解决,于是,他们本应得到加强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逐渐退化。其实新课程教学不一定非要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不可,它也倡导学生独立思考、独抒新见。高中语文老师切不可重“集体智慧”,轻“特立独行”,不应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活跃,而废掉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改进建议

(一)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评价一节阅读课教学好不好,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能否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应对并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会不会做题,善不善考试。在日常的语文阅读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语文实践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欣赏课要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的认识。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真挚的情感,创设一种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领着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和感悟美,牵引学生步入文学殿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去欣赏文学经典中的思想和理念、形象和意境、结构与语言,分析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欣赏品位。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或辩论会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教学模式应该更灵活自由一点

艺术大师齐白石说过:“学我者一生,似我者死。”这话也同样适用于教学艺术“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富有活力的课堂不应该千篇一律地死死守着所谓的“课堂法则”。我们要学的是前辈先贤的理念和思想精髓,而不是奉其一切为教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际中,每个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有高有低,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有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死死抱着所谓的“几大环节,“几大模块”,不能灵活地加以变化,无异于刻舟求剑。追求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并非只有“先学后教”一条。死守现成的导学案,无视教学内容的差异,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很多时一候换回原来的“先教后学”模式,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笔者一认为,高一作为高中初始年段,阅读教学就不宜袭用“先学后教”模式。因为高一新生对高中教材文本的教学要求不甚了了,阅读能力尚弱,而且新的学习理念与方法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若此时一教师贸然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学习就会流于放羊般的松散随意,时一间一长,他们慢慢就失去了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上好高一开学初的课,既要通过课堂讲授给子学生知性的美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要注重学法的指导,使他们慢漫学会并掌握阅读的方法,在自主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所以课堂教学模式应视教学内容、学情差异而变,最终的目的是落实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阅读教学应该更多一点个性尊重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文学阅读与鉴赏的教学内容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一特定文本的解读、阐释,必须允许见仁见智,而不可唯我独尊,绳以一律。特别是在分小组学习时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他们以足够的解读与阐释的空间。比如,对于经典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的主题蕴含的阐释,教师在尊重学生的阅读与鉴赏的个性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加以必要的巧妙的点拨(当然不是请君入瓮的设套钻圈式的预设),使之能逐步逼近作者创作此文时一的真实的思想状况与心理情境。教师还可以从服务学生更为深少’一地探究、发现这一目的出发,从阅读史的角度,将有关《荷塘月色》主题阐释的诸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甄别,判定其解读之真伪、深浅,并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补充或更新)。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较之直截了当地给出某个教参上的定论或者一“山重水复、曲径通幽”地领着学生向某个既定结论走的“伪探究”,要实在些,也有意义得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就是在尊重其个性的宽松氛围中培养起来的。在此基础上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这样的教学才能算是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小敏.对话理论视野下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构建原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梁占歌.建构主义思想对体育教育的启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何李来.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