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探析——以源南镇双下村古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地方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探析——以源南镇双下村古村为例

黄诗凯

河源市规划设计院517000

摘要: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传统,古村落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的古村落发展和保护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很大矛盾,并且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风貌和文化特征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各类形态的威胁或者同化。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着重以源南镇双下村古村为例,分析和探讨地方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等相关内容,尽可能在确保地方传统村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前提下,以继承和发扬历史地域文化为基础,使其融入现代文明,使本土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地方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探析;源南镇双下村古村

引言

我国在数千年的农耕历史文化演进过程中,传统村落是其宝贵结晶,从根本上有效承载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信息,具备着历史演变过程的密码,由此,可见古村落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研究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明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着重针对传统古村落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使各种历史信息的真实遗存得到更有效的保存,并确保其呈现出时代特色和本土精神。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规划的根本意义在于,对文化遗产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同时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传承本土文化,使现代文明有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中所列举的源南镇双下村古村是十分典型的古村落代表,这些传统村落由各个级别的历史文化村有机构成,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乡土历史文化,使中华民族的传统风貌得以继承和发扬。下文着重以源南镇双下村古村为例,针对地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规划进行分析。

1区位关系

1.1与珠三角的区域关系。河源所辐射的三小时旅游圈主要包括珠三角的几个重点城市,例如,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等等。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以河源旅游城市为吸引力,进一步带动旅游辐射圈地区,甚至能拓展到更大范围,对于河源的旅游汇聚有重要意义,而河源本土文化展示也将成为河源的旅游热点。

1.2本市的区位关系。双下村是河源市源城区源南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城西片区东街205国道,老城区南接市迎客大道,明珠工业区,西接粤赣高速市区出口,北接新丰江河。双下村古村落位于双下村的东北侧,紧邻农夫山泉厂区,距离河源集中居住区有15~30分钟的车程,在本土文化缺失的河源,我们这个案例着重以客家古建筑复兴本土文化为主题,将带来临近市区便捷的客家文化体验中心,由此也打造成河源旅游的全新亮点。图1双下村的行政范围图、自然环境以及古村落

图1双下村的行政范围图、自然环境以及古村落

2规划范围

2.1双下村辖区的总面积一共有17.5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规划区位于双下村的东北侧,全区占地面积约为15.6公顷,项目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双下村路改造提升以及双下村古村落。

2.2古村落具体情况

双下村辖区总面积一共有17.5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4350人,古村落人口大约在1200人,共300户。村民的经济和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1.5万,村民人均年收入为10,080元,全村村民新兴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60岁以上老人都领取了失地保和新农保。住房情况:在1990年以前古村落片区大部分人口居住在老屋,也就是古建筑内。1990年以后村民逐步扩散,在周边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构建楼房。现阶段,古建筑内基本没有人居住。

自然资源:双下村靠近水岸,有着十分丰富的新丰江优美江景资源,在附近有新丰江水库和即将开启的湿地,这成为古村落周边特别良好的自然资源,而村庄本身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田园风光不在,把良田耕种文化逐步丢弃。

人文资源:双下古村有着几百年的历史,继承和发扬着比较深厚的客家文化,特别是在古建筑上,古村落历史保留了一大片古围屋,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均源别墅等已经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周边道路:基地的地块周边路网并没有全部完善,通往地块的主道路为迎客大道及西环路,而河源大道是贯穿城市市中心的主干道,却在基地地块2公里外。通过老双下路连接,计划建设中的江宝路和这个地块临近,将来有可能成为地块的另一个主要交通主干道。

古建筑:在双下村这个古村落中,有比较集中的古建筑群,经过调研登记的有24处古建筑和一处古井,但是在古建筑群中,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必须对其保护和规划设计,使其得到有效的抢救。

3地方传统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古建筑基本上成为空屋,相关功能基本上已经缺失,而且没有任何人居住,长期无人使用,使其在岁月的侵袭下慢慢的老去,并即将死去,急需进一步抢救和维修。

3.2建筑年久失修,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严重损毁,除了个别的祖屋,如上楼刘氏族得到了一些比较简单的修缮之外,其他的姓氏祖屋有很多地方都年久失修,遭到了严重的损毁。例如,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如均源别墅年久失修,建筑本体结构严重老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损毁,而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也成为永久的遗憾。图2古村落现状

图2古村落现状

4地方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探究

4.1规划思路

从总体上来看,其规划思路主要包括针对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此为基点使古村落文化得到更有效的发掘和复兴,针对年久失修的古村落进行修旧,使其活化。进一步结合古村落的历史风貌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切实有效的改造方案,使其充分满足历史文化需求,也能充分满足日后的经营发展需求。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进行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深入论证,集体探讨。同时建立健全相对应的历史信息库,针对历史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并针对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建筑进行修缮和指引。针对古村落的功能业态片区进行规划,打造出公共节点,打造有亮点的街区文化和建筑小品。以双下路沿街建筑为中心,展开相应的调查,针对功能业态进行具体的规划。

4.2具体的保护发展思路

首先,要进一步整合资源,进行统一的推广,要在旅游产业层面进行积极有效的推动,和河源其他的旅游资源进行充分的融合,把双下古村纳入到河源旅游产业链中,进一步打造出旅游景点线路。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有针对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历史,自然人文资源,使其有效统一,发挥合力,然后,在旅游线路方面进行整合,把同类景点和周边景点等不同线路进行进一步优化分配。同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进行信息传达,使双下村的形象得到有效的对外传宣传,切实提升专题推广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要植入功能,复兴文化,使商业得到活化。在品牌方面,要进一步采取文化和商业并重的模式,进一步强化文化主题,用文化来带动商业,积极有效的引进知名的品牌,例如,孔子书院,华德福等等,其招商合作方式主要包括认养、物业租赁以及合作经营等。也可以鼓励和指导村民进行自发经营,通过更灵活有效的商业合作模式为商户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同时,要秉持和商户紧密合作的原则,实行共同经营的理念,为商户提供更良好的经营平台。图3发展思路案例

图3发展思路案例

4.3地方传统古村落保护规划目标

首先,使古建筑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使古建筑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协调统一,控制和指引古建筑进行修缮和发展。其次,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通过对公共空间进行整理和完善,进行特色文化活动的策划,使传统的民居环境得到有效恢复,确保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三,进一步挖掘旅游的潜力,通过研究河源旅游业分析旅游需求和漏洞,充分满足旅游需求,打造和规划更合理的旅游路线和时机,打造成更能体现出河源传统和文化的旅游景点。第四,使河源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第五,要进一步提升吸引力,使商业活力得到更有效的激活。图4建筑修缮方向指引

图4建筑修缮方向指引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要有针对性的结合古村落的具体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保护传承地域文化、历史遗存为基础,从根本上有效提升当地村民自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地方传统风貌的意识,是村民的保护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根本上的提升。在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和发展过程中要体现出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要融入全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保护与更新并重,传承与创新并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确保传统古村落保持全新的生命力,有时代发展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莉芸.特色古村落的保护规划探析.建筑与环境,2012.5(4):47-48

[2]刘雅静.深闺未识的土家民居群落——秀山大寨村.山地城乡规划.2014.5(3):62-63

[3]姜伯静.保护传统村庄需要“神行俱备”.中华读书报,2012.8

[4]严云祥.地方传统村落整治规划探析.城市规划,2015.8(5):84-85

[5]张建.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形态演变初探[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8(5):51-52

[6]张伟,杜臻.传统村落保护初探—以无锡礼社村为个案[J].江苏地方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