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外囊摘除部分肝叶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肝包虫病外囊摘除部分肝叶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袁卜燕韩华

袁卜燕韩华(吐鲁番地区中心医院838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233-02

【摘要】通过对30例肝包虫外囊摘除部分肝叶切除病人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和护理。病人手术效果较好,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及家属比较满意,认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肝包虫外囊摘除护理体会

临床资料:肝棘蛷蚴病又称肝包虫病,本病是流行于畜牧区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绝大多数是细粒棘蛷绦虫(犬绦虫)的幼虫侵入人体肝内所致多建议我国西北和西南牧区临床表现,病人常具有多年病史,初期症状不明显可因偶尔发现上腹部肿块始引起注意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症状而就诊。

我科自2008年10月至今共做了30例肝包虫外囊部分肝叶切手术。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7岁,其中女性20例,男性10例,肝右叶19例,左叶11例,复发肝包虫1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术前护理

1.1心理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常会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此时,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鼓励。部分病人曾经做过肝包虫内囊摘除手术后再次复发,心里有一定的压力,而肝包虫外囊摘除术是最近几年新开展的手术,手术较肝包虫内囊摘除手术损伤大,但不易复发。根据这情况给予心理护理,讲解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优越性,并列举治疗成功的例证,帮助患者适应医疗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配合手术。

1.2改善营养状况

由于肝包虫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术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全身营养差者静脉营养,对于贫血者必要时给予输血,纠正贫血,已改善患者术前情况。

1.3完善手术前相关各项检查、化验。如:B超、增强CT等。

1.4嘱咐患者.避免做下蹲或剧烈运动,以防包虫破裂。

1.5术前8-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并遵医嘱术前1日清洁灌肠两次,术晨留置胃管和尿管。

2.术前指导

2.1吸烟者术前应该戒烟1-2周,学做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便于手术后恢复。

2.2指导病人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手术后排便、排尿困难。

3.术后护理

3.1手术后出血是肝包虫外囊切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因此术后注意预防和控制出血是主要护理措施。3.1.1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术后48小时内应有专人护理,动态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记录,观察伤口敷料的渗出、各引流管引流液的量、色。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协助医师进行处理。

3.1.2体位与活动,术后去枕平卧,8-12小时手术后病人血压平稳,可给予半卧位,为防止术后肝断面出血,一般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24小时内卧床休息避开剧烈咳嗽以引起术后出现出血。

3.1.3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每日做口腔护理两次,术后第二天可拔出胃管,鼓励病人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

3.1.4做好基础护理,每日温水擦浴,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预防褥疮的发生,早期适当活动下肢,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3.1.5对术后疼痛可留置镇痛泵随时用药,减轻疼痛。

4.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常见的引流管有:(1)肝包虫残腔引流管。(2)肝断面引流管。(3)腹腔引流管。(4)膈下引流管。

4.1妥善固定各引流管表识明显,放置位置正确,在协助病人活动时,引流管避免受压扭曲,保留一定的长度,便于病人活动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

4.2引流液的观察

4.2.1残腔引流管有时有少量的胆汁外漏,引流液呈黄色。给病人解释,避免病人紧张。

4.2.2肝断面引流管一般情况下手术后当日可从肝旁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体100-300ml,若血性液体增多,若短时间内引流液为鲜红色,伴有心率快、血压下降,提示活动性出血,应警惕腹腔内出血,出血量较大时可进行输血。

4.2.3膈下引流后护理,术后引流不畅或引流管拔除过早,使残肝旁积液积血或肝断面坏死组织及渗漏、胆汁聚集,造成膈下积液,造成膈下脓肿,护理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每天更换引流瓶,观察引流液的色、量,监测体温的变化、白细胞计数,防止感染发生。若引流量逐加减少,每天少于10毫升,一般在3-5天拔出引流管。

4.2.4尿管的护理:保持固定通畅,注意尿液颜色和尿量,导尿管于术后24及时拔出。

5.心理护理

术后患者关心的是康复及对工作生活有无影响,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建立保健意识,树立健康行为,同时做好出院指导。

出院健康教育:

(1)改善饮水。包虫病多发区,水源管理较差,部分地区饮用自然的泉水,没有防护设施,有时人畜共用,水质污染严重,是造成本病传染的主要原因。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肝包虫病的一般常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保健意识,不喝生水且人畜用水分开,不吃未煮熟的牛、羊肉,对生吃的蔬菜、瓜果要洗涤干净,有条件的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食用。

(2)消灭传染源。对畜牧区群众加强有关人畜共患病教育,如禁养猫狗等,对牛羊、禽要进行驱虫(一年2次以上),对病畜要及时隔离治疗,对死亡的家畜应深埋,不能任意抛弃,以防狗等食入,扩大传染源,配合防疫人员灭鼠,彻底切断传播途径。

(3)加强个人卫生。采取多种形式,如“三下乡”活动,送医送药送等活动等,加强对群众的个人卫生宣传教育。饮前洗手,尤其在与狗或其他动物接触后更应注意。经常修指甲,教育儿童不要抚摸狗及猫的皮毛,防止狗和猫舔人的面和手。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第七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516-517.

[2]韩桂芳.肝包虫囊外切除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