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方源龙

甘肃省积石山县柳沟学区尕集春蕾小学731799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把自己经历的事情或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旨在粗浅地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写景作文。

关键词:写景观察景物特点寓情于景想象

一、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具体的习作中,如果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绝不能凭想象,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透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1.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2.移步换景。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正像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的那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由于作者对景物连续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状,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

3.抓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虽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同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观察时如果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因此,无论是写春花的绚丽还是写秋叶的静美,是写江海的波澜壮阔还是写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把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与众不同之处。

二、做到“寓情于景”

所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景物的描写上。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的“躯壳”,是没有生命力的。在景物描写时,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自然交融、浑为一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例如,在《山雨》一课中,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段话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了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三、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构成完美的整体

静态描写,要绘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动态描写,要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在写景的时候,要把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美,才能深深地感染读者。例如:在《第一场雪》一课中,写到一个片段的描写作者就利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四、叙述有序,条理清晰

写作文时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应当根据需要,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来写。这样,会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不至于杂乱无章。同时,要写好景物,还要有丰富的词汇。词汇不丰富,再美的景色也描绘不出来啊!所以平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事物展开合理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的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会得到持续的提高,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益群《云南教育教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2]周鹏飞《新拓展作文大全》.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最新修订版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