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教学初探

陈胜娥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是职业学校起步较晚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教育相对落后,物流人才的质量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对于企业而言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只是注重学历,而是适用就好。中职生的物流教育一定要紧紧抓住时代提供的机遇,利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中职生职业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物流专业;教育教学

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物流业飞速发展,与之相矛盾的是物流人才的奇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物流人才有效地缓解了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压力,但在办学过程中,仍存在着毕业生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企业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操作不满意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适应行业需要,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活动课程体系是当今职业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新趋势。

1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有二百多所大专院校设有物流管理专业,尽管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基本都包含以下内容:本专业培养从事现代化物流产业中信息处理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在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了相关理论与实务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竞争能力等。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为主要目标。

2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物流人才的关键,中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构建课程体系,要根据物流管理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设置相应的课程。课程体系应当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出发点,要特别突出实践教学,突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要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课程体系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中心进行系统设计,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变化调整课程体系和修改教学计划,确保毕业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课程内容方面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物流管理过程中所需的知识进行调整,能够适合中职物流管理实践需要。在教材的选用方面,要尽可能选择通俗易懂的、适合中职学生的教材。

3理论课程教学

物流专业理论知识是对以往物流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物流实践提供一定智力支持,有十分重要指导作用。物流专业涉及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理论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物流基础课程,如《现代物流概论》、《仓储实务与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物流配送》、《国际货代理论与实务》等;另一类是专业课程,如“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推销技术实务》、《仓储实务与管理》、《市场调查、预测与决策》、《商超经营管理实务》等。第一学年以物流基础知识教学为主,第二学年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这样,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面向不同专业方向的综合理论知识体系。同时采用分层次、针对性教学,对学习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以兴趣小组等形式单独上课辅导。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改变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枯燥方法,而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灵活运用课堂演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实验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介绍物流设备,就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如对某些热点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物流企业,了解和操作物流设备设施,现场观摩物流过程。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以应当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在培养计划中开设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以与物流公司联系,建立实习基地。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对物流操作的全过程的履行有更深的印象。

5开展校企合作的科研训练计划

建立如全国物流大学生设计大赛类似的训练计划,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发布题目,由学生组队参赛,培养协作意识、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企业也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新想法。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尽可能安排在企业进行,双导师的培养模式更能让学生快速成长。同济大学物流工程专业的某件毕业论文,将企业的仓库效率提高30%。

6切实加强师资建设

由于物流专业建设时间短,师资一直是制约各学校专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应使用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形成年龄结构上的老中青结合,学历上硕士、本科相结合,职称上高级、中级、初级相结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是给在职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二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四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外聘教师队伍,弥补师资的不足。

结语:

物流教学要结合物流学科本身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基本规律与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完善物流教学体系,促进我国物流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艳.物流行业如何拥抱大数据[N].现代物流报,2013-11-26

[2]李小米.大数据时代的物流江湖[J].中国储运,2013,(9):71.

[3]史修松.大数据环境下地方高校应用人才培养初探[J].理论观察,2013,(11):134-135.

[4]王晓燕;熊燕舞.大数据时代的智慧物流――第七届物流运输过程透明管理高峰论坛实录[J].运输经理世界,201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