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教师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李方林

(重庆市云阳县云硐初级中学,404500)

摘要:精美的板书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它能体现教学的意图,理清教材的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唤起学生注意,巩固所学知识,节省教学时间。

关键词:板书;构思艺术;造型艺术;演示艺术

教师的课堂教学,运用最多的是口头语言,其次就是板书,由此可见板书是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手段。精美的板书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它能体现教学的意图,理清教材的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唤起学生注意,巩固所学知识,节省教学时间。所以,一个好教师上一堂好课都不得不精心设计板书。

中学常用的板书包括列讲授提纲、列表、表演和板画。板书的设计要精当,其内容要反映讲授的要点,具有纲领性;其结构要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其行文要简炼,具有概括性。板书的书写要工整、亮行、一目了然,具有美感性,在程序上可采用边讲边写的方式,也可采用活动板书的方式。关于板演,是指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例题演算,公式推导等,它通过对活动的序列书写来演事板书提要,右边板书演例题。板画因其形象性能起到助讲的作用,增强讲授的吸引力和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进行,有的板画要求准确,有的则要求生动示意。从操作上看,都要求熟练和快,同时与讲授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教师在作画上有较好的基本功。

板书素有“微型教案”之称,它的设计一般要经历“明要求,抓重点,选词语,定形式,排次序”等五个步骤。一幅优秀的板书常常遣用简炼的词语,勾勒以清晰的线条,配上醒目的符号,表达丰富的教学内容,展示优美的直观形象,具体地讲板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板书的构思艺术。

构思板书的角度要站得高,要富有创造性,其关键在于选好突破口,即选好对整幅板书设计其人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点,构思一旦找到突破口,整篇教材就会眉目清楚,脉络分明,如何选手突破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从课题入手,对一些课题即主题的教材,把审题、解题,作为板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构造,然后配以相关内容,就可设计成一幅完整的板书,如:语文《飞夺泸定桥》,就可抓住抢时间一个“飞”字和攻天险一个“夺”字作为突破口,分析其深刻的内涵组成板书,就可驾驭全文。其二,从关键词语突破。有些词语在教材中居于奔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构思板书如能紧紧抓住这些关键词语,由此突破,就会把握整篇内容,例如,小学语文《半夜鸡叫》,只要抓住鸡叫一词,再从以下两条线索:展开“周扒皮学鸡叫的欺压众长工”,“众长工借鸡叫痛打周扒皮”,便能梳清文章脉络。其三,从梳理结构突破。有些教材行文注重章法,结构安排有序,全文贯穿一条缜密的线索。构思这类教材的板书,可从梳理结构入手,形成全文骨架,然后辅成所表达的内容。如语文《大海的歌》,全文按地点转移分成“走向码头,在海港,大海上”三部分,可先将它们分别列出,然后辅陈各地之景,最重点概括出景的内涵,就成为一幅完整的板书。其四,从重点的句或段中突破,有些教材为了使表达的内容更加鲜明深刻,设置了重点句或中心句,这是全文的灵魂,从它突破也就抓住了文章的“纲”,缘纲求目便能把握全篇内容。重点句、中心段在教材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有时在开篇,起头或中间,或结尾起总结作用。板书的构思是板书设计第一步,只有在深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要害,找准突破口,规划出总体方案,才能在组合时一气呵成,设计出一幅幅精巧新颖的板书。

二、板书的造型艺术。

板书造型是板书构思的“外化”和艺术再现。板书造型是否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板书设计在“中用”的前提下,应当力求“中看”,体现出对应美、层次美、简洁美、形象美、新奇美等艺术特点。板书造型无统一固定格式,由于各学科性质不同,教材特点不同和教师授课方法不同形成了造型各异的板书。就系统板书而言就有以下几种造型方式。它是将讲授内容的要点按罗辑层次加以概括,形成精要文字,以一级的标题来体现中心论点,突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造型结构完整,严谨,能充分反映一节课的全部讲授内容,学生所记笔记层次清楚,很便于复习。其二,是结构线索式,语文课多采用这种方式,它是将文章结构概括出来,写在黑板上,以一线贯通统领全文,来反映事件发生的经过。这种造型结构有助于概括文章主题。其三,是内容要点式,自然课常用这种造型结构,它是将讲授内容要点逐层写出,各要点之间不一定存在严密逻辑联系,只是使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其四是图示式,它是把板书与板画结合起来,用不同颜色的文字线条勾画出简明的图形或图表,使学生从画互联系中理解教学内容。图示式的构图手法较多,有显示事物发展变化全过程的,有起到突出事物特点和主题效果的等。

三、板书的演示艺术。

设计好了板书,还需要将它在课堂上有艺术地演示出来,与教学内容配合得恰如其分,才会产生出艺术的效果。要达到这点,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演的最佳时间和最好方式。一般地讲,指导学生预习或课后练习的板书,宜在学生预习和练习前演示;采用演绎式教学思路的“示学型”板书,宜在开课之首指导学生概括段意时演示,然后再与学生一道循“志”梳“文”,选章摘句充实板书;采用归纳式教学思路的“归结型”板书,宜在讲解之末,待学生对课文有较深理解后再归纳演示;依照事件情节发展线索为教学路的“层递型”板书,宜边讲授边演示。就演示方法而言,通常有以下几种:第一,遮幅演示,有些板书面幅大,文字多,在课内和盘托出势必影响教学,因而可事先把板书在课前写好,用纸条遮住,在上课时边讲解边提示。第二,组合法演示。有些教材一节课教不完,每节课只演示部分板书内容,这就支离了板书的整体性。组合法演示是将板书设计成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分别写在几张小黑板上,每节课演示一张小黑板,最后把几张小黑板并挂出,拼一幅完整的板书。第三,粘贴法演示。心理学实验证明,学生识别不同信号所需时间是不同的:识别语言描述的事物需2.8秒,识别线条图形需1.5秒;识别黑白照片需1.2秒,识别彩色照片需0.9秒,识别实物只需0.7秒。据此,教师教学板书时应适当把文字、线条图、照片和实物结合起来设计成板书,一边讲授一边书写或粘贴。这种板书既直观形象,又激发学生兴趣,还节省演示时间。除上述三种板书演示方法外,现代教学还将采用投影、电影、录像、电视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总之,板书既是教师上课的基本功,又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艺术的板书应具备内容组织美,结构安排美,书写艺术美的三美板书。

作者简介:李方林(1978.02-),男,重庆云阳大学,本科,中二,重庆市云阳县云硐初级中学,教师教学中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