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自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自我

张兴无

张兴无(威远县黄荆沟镇坭河小学校威远64245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提炼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

在这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孩子们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着语文课本散发着的清新而悠长的馨香!

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部分教师对语文课程改革盲目浅表的认识,致使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繁多的问题,淹没了课堂的中心目标;张扬的个性,掩盖了阅读审美的客观标准;学生的频繁活动,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要会用多媒体,但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就是新课程。

在农村学校,像多媒体一样的教学资源还比较匮乏,但上级领导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也经常派我们农村教师到城里的学校去参加各类提高学习,如教学观摩课,学科培训等。的确,在语文教学中,电脑的作用主要在于:从时间上,课堂的容量上,课程的资源上,为课堂呈现了一片广阔的视野天地,丰富而又多彩。但是我们也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否则,现代信息技术的过度应用将大大削弱了语文的魅力!新课程就是用课件教学,其结果是课件成了板书的复制,鼠标取代了粉笔,老师所要展示的东西全部输入电脑。由于课件的内容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都是程式化的,面对灵活多变的语文课堂,却处处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教学的真正对象是大众学生,任何一堂语文课的课堂真正的多媒体运用,应当是有选择的运用,少而精,还要结合文本。我们要记住的是:电脑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决不能舍本求末。

二,“自主、合作、探究”不是新课程的唯一方式,更不能流于形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的初期,我也是这样做的,每提出一个问题必然要分组讨论一番,认为这就是合作了,这就是探究了,纯属牵强附会。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极为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小组学习为这种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常见现象有如下几点:一是讨论内容不合理。

讨论的内容没有什么含金量,没有思维的价值。学生一听就明白,但是为了老师的要求,在不值得讨论的地方开始了讨论,造成时间的浪费。或者是,讨论的范围太广,题目太活,学生无从下手,你从东边说,我从西边扯,都找不着北。因此,当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不断进行反思,寻求了一条教学新路子,那就是我在课堂上真诚地向学生提出以往在教学中提问不考虑问题的价值取向的错误教学,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预习后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思考,共同解决。这样的课堂显得比以往真实多了。二是讨论分工不明确。小组成员之内没有具体的分工,讨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小组成了开小会的场所。或者是,小组内成了优秀者的舞台,落后者永远是听众。三是老师成了旁观者。

教师是课堂的主持者和引领者,是学生合作讨论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要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就应该及时进入角色,而不只是在教室里转上几圈等时间而已。四是讨论的形式太单一。不管是任何课堂,任何时候,只要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凑在一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时间长了,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兴趣与参与热情。每到讨论时候,便会看见一些学生我行我素,对讨论的情况摆出一副与已无关的样子。所以,老师应当结合现实的教学情景,研究并选用最为有效的合作方式。例如:人物分工式讨论、案例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其实,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批判地继承,而不是简单、刻板地换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的。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别忽视教师正确引导。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却让有的老师一下走向另一个极端:“自主”变成了“自由”:自主学习就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一堂课教师都是按照自己的设想,让学生就若干问题去读读念念,说说讲讲,而自己只作为点名者、发问者、旁观者。老师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提的问题有没有价值,这堂课上得有没有价值。自主学习应该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师的职责只是维持纪律,或者根据教材重难点抛出几个问题或几个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学、自练、背诵、记忆,教师讲得越少越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其主人翁地位。可是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就只能袖手旁观。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资质、基础、接受能力等,并根据其特点和教学内容提出真正有启发性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进行发散性思维并能最终理解掌握教材重难点,既让学生百家争鸣,又能够殊途同归才行。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老师,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前进着,问题曾困扰着我和我身边的同事,让我不得不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与破除的问题,更要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这些现象影响了我们教学的有效性,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就需要我们重新领会新课改的本质思想,重新审视新课改指导的课堂教学,重新思考传统教学和新课改教学的关系。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让教学真正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

新课改,给了学生思维最活跃、最能展现自我独特个性的“阵地”。新课改,让语文教学自由飞翔,而不再是戴着镣铐跳舞。新课改,让我们感到,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保持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