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恢复的影响

崔丽强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纳入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来院就诊的脑梗后伴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就诊期间均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加用康复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各项生活质量参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上下肢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体力受限、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梗后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作为一项常规护理内容加以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梗;运动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278-02

脑梗死具有突发性、复发性等特点,是一组致残、致死率较高的脑部疾病。运动功能障碍是脑梗死常见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为进一步强化脑梗死伴发运动功能障碍者的康复效果,本院探究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案。现将该方案的应用价值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来院就诊的脑梗后伴发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病患分别有42例、32例,年龄为45~73岁,中位年龄为60岁,病程为15~58天,均值为30天。采用就诊序列号奇偶分组法将入选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37例为一组,对比两组各项基线资料均衡性较强(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临床诊断标准,且运动功能障碍明确为脑梗后遗症。

1.2方法

1.2.1对照组入组后,为全部患者进行疾病宣教,提高其疾病保健知识知晓度,遵医嘱用药;留意患者情绪变化,评估其心理状态和承压能力,视情况可选择性地告知患者疾病相关信息。同时,运用心理学沟通技巧诱导患者主动倾诉,宣泄不良情绪;做好病房和病区环境清洁、消毒管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休养环境;给予患者必要的生活帮助如协助活动不便患者清洁口腔、身体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康复护理,方法如下:①急性变化期照护。在患者病情尚未稳定时,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结合实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主要内容应囊括并发症防护、主被动肢体训练、体位管理策略、穴位按摩等。详细讲解康复护理的目的及不同护理项目的作用机制,使患者及家属从内心接纳并主动配合;展示典型病例资料或令康复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同时提高其对康复护理团队及其方案的认可度;观察患者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了解造成患者持续低沉、消极的原因,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通过情感支持改善患者身心状态。②稳定期康复护理。护理期间,加强体位管理,间隔2h协助患者变换一次体位,以免局部长时间受迫而造成血流不畅或引发压疮、坠积性肺炎等;指导患者在床上练习抬腿、屈膝、翻身、踝背伸等动作,待机体功能有所改善后,尝试练习起坐、行走等。通常在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中需要维持短时间的负重训练;日常护理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锻炼患者自己吃饭、穿衣、洗漱等,以不断提高其自理能力。同时,对于患者的进步表现,护理人员应及时予以表扬、肯定以激励其主动配合护理,而恢复较慢者,应避免其情绪沮丧,及时鼓舞。③出院前康复指导。待患者提出出院申请后,应再次进行健康宣教,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必要时要求患者回顾康复项目和内容,以强化其记忆。出院后,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其康复进展,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应从专业角度给出合理解答,并注意服务态度应真诚、友善。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各项生活质量参数评分变化情况。①运动功能由FMA运动功能评测量表进行测定,得分愈高提示功能愈佳。②生活质量参数包括健康状况、体力受限、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得分愈高代表功能受损愈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见表1。

3.小结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价值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肯定。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1],为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切实减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提高其自理能力。本院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亦发现了康复护理的有效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的护理内容应有所侧重,如在急性变化期,护理人员应将并发症的防护作为工作重点[2],同时应注重增强患者康复信心,避免其过于消沉而放弃治疗,而在病情稳定期应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肢体运动功能,为维持康复效果应在患者出院后嘱其坚持训练。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上下肢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肯定了本院所实施的差异化康复护理方案科学、有效。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脑梗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作为一项常规护理内容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车琼芬.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0):238.

[2]许海燕.中西医护理在脑梗偏瘫患者康复期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