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问题浅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世界民族问题浅议

周博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摘要:民族问题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问题,如美国、中国、中东地区,它对各国政府、社会和人民,乃至世界格局、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都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各国产生的民族问题都有其泉源,民族问题带来的矛盾冲突也不可避免,各国政府应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归化;殖民;民族问题;民族纷争;民族发展

民族问题首先是一个国家发展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冷战后频发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宗教民族主义、欧美的传统民族主义运动、种族民族主义运动,以及因这些运动而产生的暴力恐怖主义活动,使得“民族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一、由“李可”想到的殖民

几个月之前,拥有“李可”这个名字,全中国最有名的人一个是中国内地女演员,另一个是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的一位老师。这个女演员的代表作是2014年热播剧《花千骨》,她演的赵丽颖。是的,你没看错,赵丽颖演花千骨,她演赵丽颖。换句话说,她是个替身。

二、从古至今世界民族纷争不断

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是自维多利亚时代的开始的,在其后的一百余年里,除南极洲外,几乎每个洲都有英国的附属国,号称“日不落帝国”,也是名不虚传的“殖民狂魔”。而法兰西和当时的英国其实有的一拼,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法兰西成为仅次于大英帝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1945年,随着二战拉开帷幕,出于全世界政治势力重新洗牌的需要,苏联、美国开始马不停蹄的积极推进民族解放运动,鼓励殖民地独立,进而打破英、法缔造的殖民地体系。作为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殖民帝国“英国”,除了保留直布罗陀、马岛等一些战略要地意外,放弃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印度、新加坡等一系列殖民地。作为第二大殖民帝国的“法兰西”,相继失去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塞内加尔、科特迪瓦等土地。殖民地失去了,但是很多“被殖民的人”却保留了下来。

当时法兰西的侵略者做梦都没想到,“殖民”所带来的红利,除了矿产、农作物、港口外,在100多年后,这些当年“被统治者”的子孙们会为这个国家带来大力神杯。这里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被殖民的这些父辈们来到他们的宗主国,也就是法国,在长期的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灌输下,对其宗主国有强烈的认同感。

在种族主义时常沉渣泛起的欧美国家,不是各个民族都像法国足球队那样其乐融融,白人警察枪杀黑人青少年的新闻时不时会占领新闻头条,NBA快船队雇主斯特林种族言论被曝光后,“自愿”卖掉了自己的球队,损失过亿。民族融合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国家挥之不去的阴暗面。

十九世纪中叶,许多在帝国主义统治下沉眠了数个世界的民族开始觉醒,主张他们在欧洲舞台上有一席之地,此时奥地利许多政治运动,通过宣扬所谓的民族权力,将他们的加护合法化、正当化。我们熟知的哈布斯堡王朝(即奥匈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多信仰的国家,它抵御了由法国大革命所传播的思想挑战,同时反对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和匈牙利的分离主义。但帝国末期,民族主义运动开始愈演愈烈,民族纷争不断,其实帝国与民族并非不相容,但面对大众政治的到来,一个高高在上,视自己为诸民族掌控者的帝国政府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需要一种新的政治安排,可以在各族之间起到沟通、聚合作用。于是巴赫体质出现了,为了行政方便,它强制各民族选择一种语言,强行赋予他们特定民族身份,帝国一视同仁地对民族进行管制,实际上这迫使以前相互敌对的族群团结起来,以便共同反对帝国的中央集权。

20余年来,奥斯卡评委们对描写“民族问题、种族问题”类型的电影格外偏爱。1994年《辛德勒的名单》、1996年《勇敢的心》,2006年《撞车》、2013年《逃离德黑兰》、2014年《为奴十二年》、2014年《黑色党徒》、2018年《绿皮书》。拿最近的大热电影《绿皮书》来说,哪怕在经历过南北战争后的美国,黑人的一举一动,还是格外谨慎,而所谓“绿皮书”是真实存在的,这是一本当时专门为黑人准备的“旅行指南”,书中标记了各个城市中哪些旅店、餐馆是允许黑人进入的,哪怕你是一个看起来上流社会的钢琴家。

三、民族问题长期存在

民族问题,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民族问题有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所以必须引起世界各国的足够重视。作为一种历史必然和社会现象,有民族就必然有民族问题,只要民族存在一天,民族问题就不会自行消失。

解决民族问题,仅靠民间的力量难度是很大的,通常还引来暴力事件,比如看起来战争永无休止的中东地区,所以在民族问题上,如果政府不作为,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以美国为例,宪法规定,国内各民族享有平等的个人权力,但仅仅是个人权利,作为一个群体的少数民族,不能要求特殊权力(印第安人除外),与对个人权利的强调相比,那些以个人为基础但又不同于个体的群体(比如民族)的权力并未得到美国法律的强调。我个人理解是:它只承认和保护个人的权力而并非民族的权力(唯一例外的是印第安人),换言之,就是没有细化的政策来对解决民族问题做向导,这也就导致了美国有民族问题发生,甚至演化成激烈的社会矛盾。

四、积极应对民族问题

反观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各自发展,又相互融合,共同创造了祖国绚烂的文化。在南北朝时期,有着长达160多年的战争、对峙局面,却出现了繁盛的民族文化交流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比如鲜卑族,已经和汉族没有什么两样了,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都改成了汉姓“元”,并鼓励鲜卑族和汉人通婚,这种民族的大迁徙、大融合,促成了“新的汉民族”的形成,比传统的汉文化更具包容性。

其实,民族问题也类似于公共冲突,冲突无处不在,但是通过冲突我们可以正视问题,可以更好地寻找解决冲突的途径,最终形成共赢的局面。

1949年后,我国各民族在权益对等的基础上,团结互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形成了各民族平等、统一、互助的新局面。200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中重提了“民族问题说”,并同时强调了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对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进行了多处规定。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对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会进行专门性的政策倾斜,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的帮扶力度,调整少数民族地区单一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提高综合实力。整个国家本着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加快各民族的融合度,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使各民族接近,而是要促使各民族融合”。在新形势、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多措并举使中华文化的统一与稳定成为必然,并不断推动中华各民族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哈维和科林·马修都.日不落帝国兴衰史——19世纪英国[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英)卫克安著:《哈布斯堡王朝—翱翔欧洲700年的双头鹰》,[M].中信出版社.2017

[3]张德文,陈雪良著:《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4]周少青.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视野中的“民族问题”[J].学术界,2018(10)

[5]欧阳康,熊翔宇.民族政治视阈下的民族问题治理[J].贵州民族研究,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