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标本在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临床检验标本在采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毛萍香1刘芳2刘中华3

毛萍香1刘芳2刘中华3

1宜丰县妇幼保健院(江西宜丰336300)

2宜丰县石市卫生院

3宜丰县妇幼保健院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检验标本在采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加强培训与考核,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能力,给患者交代如何正确留取标本。

结果提高了标本的质量,使临床医生更有利于对患者疾病的诊断。

【关键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4-96-02

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的分析结果,是临床医生准确诊断疾病、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而检验标本采集及送检工作的合格与否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进而影响疾病的诊治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除了要求检验科提高检验质量外,还要求临床医生和护士的相互配合,在实验室分析前正确采集标本。除血标本是护士采集的,其他标本如尿标本、痰标本、粪标本等大多数都是患者自己采集的,有很多时候送到检验科都不符合标准,严重地影响了检验结果。现将采集标本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1血液标本

1.1.1取血部位不对:按正规要求取肘部的静脉。我们有的护士在病人输液手臂的同侧采血,造成血液稀释,结果偏低;要是给病人输的是钾液或葡萄糖溶液,势必造成钾的结果过高或者葡萄糖过高,但病人病情稳定,医生就对检验结果就持怀疑态度。

1.1.2采血技术定位不准,采血时间过长,止血带捆得过紧或时间过长,分装试管时分装量不足或过多,抗凝管未摇匀或摇的时间过短,造成标本溶血。

1.1.3未能及时送检大部分空腹采血工作都是由夜班护士完成的,早上的工作量很大,所以抽血的时间比较早,等到检验科来收标本时,标本放置的时间太长,这样也影响了检验结果。血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体检,标本久置可导致:全血标本在室温的情况下,血糖浓度每小时可下降5%-7%,约10mg/dl左右。血气分析应在30分钟内检测,否则会因为全血中红细胞的代谢,不断地耗氧产生二氧化碳,致使PH、PaO2降低,PaCO2升高,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1.1.4血标本试管的姓名、性别、科别、床号、住院号等与化验单不相符。

1.1.5标本试管使用错误:临床上由于工作疏忽,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如血常规使用了促凝管,生化使用了抗凝管。

1.1.6抽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

1.2痰标本

1.2.1随机吐痰,有的口水也送。口腔里有很多正常菌群,就会影响痰培养的结果,同是不利于结核杆菌的检查。

1.3尿标本

1.3.1留取标本的量不充足,随意取一点尿,有的1ml都不到。

1.3.2污染:盛尿容器不清洁,女性患者在自然排尿时,尿液中常混有大量阴道上皮细胞和白细胞面影响诊断。

1.3.3尿标本未及时送检:尿液放置的时间过长,这样也会影响检验结果。

1.3.4尿培养未要按要求留取:留取尿标本未消毒,尿培养的容器未采用无菌容器。

1.3.5尿液收集未按检测项目要求留取

1.4粪便标本

1.4.1标本量太少,有的用棉签随意沾一点,这样运送的标本一是影响检验质量,二是有的检验项目根本无法检验,比如查隐血、寄生虫等。

1.4.2粪便不新鲜,运送不及时。

1.4.3粪便培养运送的粪便未密封无菌,或粪便里混有尿液,或己用抗生素后才送检的。

2解决办法

2.1血液标本

2.1.1遵守采血的一般注意事项,不能在输液同侧手臂取血,更不能直接从输液针头采血。

2.1.2找准取血部位,采血时间尽量缩短,以减少病人痛苦和紧张感;止血带应用不超过30秒;分装试管时将血放到刻度,边放血边将试管混匀5-8次。

2.1.3抽血前一天应告之患者抽血的注意事项。除急诊或特殊原因外,一般主张进食12小时后空腹采血,并停服一切对检察项目有影响的药物,对患者讲清楚目的引起患者重视,配合做好抽血前的准备工作。

2.1.4严格做好查对制度,采血试管的标签上要填写清楚患者的科室、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一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将标本注入不同的试管内。

2.1.5抗凝剂的选用:应用化学方法或其他手段干扰凝血机制而防止血液凝固的种类很多,应根据检验项目合理选择。在采血时,采血管分为普通管、抗凝管和促凝管三类。常用抗凝剂有草酸钾、草酸钠、肝素、EDTAK2、EDTANa2等。EDTA、氟化物和草酸盐不能用于检测离子项目标本。草酸盐氟化物不能用于检测酶和用酶法测定的标本因为他们有激活或抑制某些酶活性的作用。草酸钾为钙的螯合物,虽然仍然可应用,但它会使红细胞缩小,水分由红细胞渗入血浆,使血浆成分浓度相应偏低。肝素是一种含硫酸基团的黏多糖体,可抑制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不能转化为纤维蛋白。EDTA与钙离子结合而抗凝,通常血液常规检查应用EDTAK2或EDTAK3抗凝。使用抗凝剂要注意血与抗凝剂的比例。促凝剂最常用的有硅石粉,蛇毒或凝血酶等,喷涂于盛血管的管壁上。

2.1.6注射器漏气,因针头与注射器连接不够紧密,抽血时空气进入。针头太小抽血不畅,时间长致血液容易凝结在针头上。针头位置未固定,抽血中途脱出血管。针头刺入皮肤太深,刺入血管后面的深组织中,常因左手拉皮不够紧,血管未固定之故。针头斜口一半刺入血管腔一半在皮下,注射器可见抽出之血,抽血不顺畅有时可形成皮下血肿,针头刺入太深穿过血管后壁,常抽不出血液,如有血液抽出亦不顺畅,常形成皮下血肿,血管很清楚,摸之很硬,针头刺入深度和方向皆正确,但始终抽不出血液,常由于局部抽血或注射次数太

多,血管壁增厚腔变小所致。

2.2痰标本

2.2.1以清晨第一口痰最宜。作细菌培养应先用清水嗽口,用力自气管深处咳出后置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微生物培养取样应在抗菌药物治疗开始之前,如已用药,则应选血药浓度最低时采样。

2.3尿标本

2.3.1送检的尿液标本尽可能留早晨的第一次中段尿,因第一次晨尿较恒定,不受药物、饮食等因素的影响。随机尿不受时间的约束,多为门诊病人的留尿方法,一般留取5-10ml。但住院病人还是建议以晨尿为好。

2.3.2留尿标本要求女性患者冲洗外阴后留中段尿,男性患者要避免精液、前列腺液等污染。

2.3.3标本留取后及时送检,以免标本成分分解。尿液排也后最好在一小时内检测。

2.3.4尿液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和保存标本需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物5天之后留取尿液标本;尿液在膀胱内应停留68小时以上,使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尿液标本收集通常采用清洁排尿法,须以肥皂和清水洗净尿道口,排泄出的尿液前段需弃去,收集中段或近后段的尿液装于无菌的容器内。以无菌导管收集的方法,若非必要应尽量避免,因其引起尿道感染。

2.3.5各类尿液检测项目的具体收集方法:尿蛋白试验在夜间入睡前先令患者排尿使膀胱排空,此次尿液弃去不要,次日起床后立即令患者排尿,并将标本留检,再令患者站立及走动,2小时后再次排尿留检,如第一次留检之尿标本蛋白呈阴性,而第二次尿液标本为阳性则可确诊。尿酶8小时尿液标本留取,在病人晚间十时睡前排清尿后并记录时间至次晨6时起床止,准确留取此内8小时的全部尿液,于清洁干燥容器内即时送检,夜间所排尿液最好置于4摄氏度冰箱,为防止细菌生长,加入5到10毫升甲苯,覆盖尿液表面。尿浓缩试验患者按平时习惯饮食,晨8时嘱患者排尽尿弃去,再从10时起到晚8时每隔两小时收集尿液一次,分别盛为6个干燥容器内,此后至次晨8时止之夜间尿液合并为一份标本,将全部标本送检。

2.4粪便标本

2.4.1粪便标本以5-10g为妥,应用干净竹签挑取含有脓血、粘液等病理成分的粪便,检查蛲虫可以应用拭子于清晨排便在肛门周围取标本送检。

2.4.2采集新鲜粪便,盛于洁净、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中,标本留取后应立即送检,避免其中的成分破坏或分解,放置过久易导致细胞的破坏,特别是阿米巴原虫滋养体在寒冷季节运送及检查时均保温。

3总之,各级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宣传检验质量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关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为了取得高质量的标本,我们制订的措施有:

3.1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医疗安全防范意识,把建设平安医院作为己任。

3.2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将检验分析的意义、标本收集的规程纳入护理“三基”培训内容中去,尤其对一些新开展的特殊项目要求专题讲座,使检验标本的采集更规范。

3.3保持经常性的技术练兵,科室内培养静脉穿刺技术能手,带动全全护理人员练就过硬的穿刺本领。

3.4认真学习《检验标本采集规范》,对标本采集运送的相关事宜能够加深了解,多与病人沟通,耐心给病人交待如何正确留取标本,如何积极配合,并及时送检,就更有助于得到最准确的检验结果,更有利于对患者疾病的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洪锡田,临床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与常见错误[2].中国误诊学

杂志,2004,14(10):172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