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

陈秀英

陈秀英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人民医院164155)

【摘要】目的:浅谈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护理计划。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护理,35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1例患者病情正在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273-0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女性罕见。病理变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四肢中、小血管的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闭塞性血栓形成疾病[1]。引起肢体进行性缺血表现,最后发生坏疽、溃疡。病变绝大多数发生在下肢,此病在祖国医学中属“脉痹”范畴。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36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9岁~53岁。皮肤温度测定表现为脉管炎患者的患肢皮温均降低,在适宜室温下(20~25℃)患肢温度较正常低2℃,即表示血液供应不足;血液流变学检查表现为红细胞、血小板凝集性增强,血沉加快;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高;多普勒超声检查利用足背和胫后动脉的踝肱指数,结合波形描记,可确定动脉狭窄或阻塞的位置和范围;动脉造影可显示中、小动脉节段性闭塞,闭塞之间的血管多表现为正常,但由于动脉造影对动脉的刺激,可引起动脉痉挛,加重患肢的缺血,故此检查不能作为非手术治疗前的常规检查手段;血流图检查可显示血流速度变慢,图形变化与疾病程度相一致[2]。

1.2结果:36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已经有35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满意出院,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继续留院接受观察护理。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绝对戒烟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及动脉痉挛,也可造成坏疽,应帮助患者了解吸烟对肢体及生命的威胁,同时避免各种类型的被动吸烟。

2.1.2适当的营养避免肥胖,进食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低脂且富含维生素B、C的饮食,鼓励多摄取水分。

2.1.3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有足癣者宜及时治疗,对已发生坏疽的部位,应保持干燥,局部用消炎液湿敷。

2.1.4加强运动锻炼可促进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缓解症状,保存肢体,主要适用于较早期的患者。

2.1.5适当保暖患肢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寒,但不可局部热敷,因为会加重组织缺氧,并容易烫破表皮导致溃破经久不愈,甚至坏疽。若要使四肢保暖,可将热水袋放于腹部,使血流增加,反射性扩张,四肢也可穿棉脚套或盖棉被保暖。

2.1.6止痛疼痛是脉管炎最痛苦的症状,尤其在并发感染或坏疽时,可适当应用止痛剂,但应注意避免滥用成瘾的止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3]。

2.1.7控制感染术前应严格控制局部和全身感染,对有溃疡者应加强局部创面换药,控制感染;全身应用抗生素。

2.1.8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全面评估患者各脏器的功能。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与活动静脉手术后需抬高患肢30°,以利于静脉血液的回流,动脉手术后患肢平放即可。对血管重建者,静脉重建术后卧床制动1周,动脉重建术后卧床制动2周。自体血管移植者如愈合较好,卧床制动的时间可适当缩短。卧床期间,应鼓励患者作足背伸屈活动,以利小腿深静脉血液回流。

2.2.2观察血管再通度在血管重建术后的吻合处及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需观察患肢远端的皮肤温度、色泽、感觉和脉搏强度来判断血管通畅度。如动脉重建术后出现肢端麻木、皮温降低、皮色苍白、疼痛、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静脉重建术后出现肢体肿胀、皮色淤紫、皮温降低或静脉怒张,应考虑血管重建部位发生痉挛或继发性血栓形成,必要时需考虑再次急症手术探查。

2.2.3防治感染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和伤口局部情况,如发现伤口有红肿,应及早用红外线照射,并尽早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4]。

2.3出院指导

戒烟,并避开吸烟环境,以免引起血管痉挛;戒酒,并注意低脂饮食,以免血液黏稠;注意休息,患肢保暖,避免受冻或热敷;避免滥用易成瘾的止痛药;定期复查。

3讨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确实病因,目前认为是各种因素的综合。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绝大多数都有长期大量吸烟嗜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绝大多数是男性发病,女性罕见。关于男性发病率高的原因可能与男性激素有密切相关,女性发病率低,可能与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以寒冷地区较多,且大多数患者寒冷季节发病或病情加重。另外,感染、血液凝固性增高、遗传因素、外伤、免疫等因素也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

参考文献

[1]郭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管壁的免疫病理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2]姜兆俊;家族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案例报告[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3]顾沛.外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7-145.

[4]詹秀兰;黎中良;曾雪玲;伤口护理新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