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早期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

李清霞

李清霞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多数人不再满足基础的物质需要,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刺激。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创新素质提出了强烈的兴趣。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从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当今教育的热点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6-8周岁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期,从培养乐观幽默的情绪、激发内部创新动机、完善与健全创造型人格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新;创造;情绪;内部动机;创造型性格

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2

一、创新素质与创造力的关系

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创新最早是源于经济,企业、公司的生存、长期发展都依赖于想法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竞争力日趋激烈。所以,培养具有高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大势所趋。

创新包含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引入新的,或者是重新组合的;第二层再次发现的;第三层是新发明与创造,前所未有的。可见创新比创造更宽泛,创造是最高层次的创新。

关于创造力的看法和观点有很多,国内较一致的看法是:创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力包括两种能力,一是在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关联和组合的能力;二是将已知条件运用到新的情景中,使其形成新的关系的能力。而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造力的两个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中国创造力分析报告》中指出:根据专利申请的数量来看,我国已是国际上分显赫的技术创新大国了。但是如果从专利质量的对比来看,我们的国家与技术创新大国的差距就显得非常大了。在我国大陆地区申报的发明中,从专利的发明思路来看,有90%以上的发明是在原有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改进,使其寿命延长或降低成本等;突破原有技术的设计思路的发明只有9%左右;而在那些具有开创性的发明方案中,能够满足未来几年人们需求的原创性发明所占的比例还不到0.4%。而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几个技术创新大国在所申请的发明专利中,突破原有技术发明的占25%以上;而具有开创性特征的原创性发明所占的比例接近5.5%,差不多是我们的二十几倍。

二、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创造是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知识越丰富,产生的想法、观念越多,产生创造力的可能性也就更大、越高;创造力与智力有一定的关系,具体来说,低智力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高智力的人既可能有高的创造力也可能有低的创造力,低创造力的人其智力水平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高创造力的人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高创造力的人具有一些有利于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人格特点,这些特点就构成了“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高创造力者的性格特征有:开放性、独立性、怀疑性、严谨、果断自信、坚韧不拔等。

三、6-8周岁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敏感期

创造力教育是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的强大武器,是塑造创造性人才的必经之路;创造力教育是推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中介力量;创造力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应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创造力教育和终身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两大走势;创造力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面对中国创造力的现状,我们应从教育抓起,建立起我国的创造力教育体系。

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创造学会常务副会长罗成昌,长期致力于创造学和创造教育、启迪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研究和实践,是我国较早提倡并推动创造学和创造教育研究实践的学者之一。罗成昌认为,开发创造力、培养创造性人才要从“娃娃”抓起。他认为创造力的早期开发十分重要,青少年儿童思维障碍少,早期开发效果最好,年龄增大受习惯思维束缚,条条框框增多,难度更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是在6-8周岁,又称为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的思维逐渐由初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而大多数6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归类和简单概括能力。不仅能够考虑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还能将其联系并进行概括。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分类和概括上,也体现在逻辑推理上。7岁的孩子对于因果原则有了更好的理解,他们开始理解事情发展的原因。心理学研究表明:5-6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可见,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

四、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造力的教学策略

本文是从三个方面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造力进行研究的:一是调动乐观幽默创造情绪;二是激励内部创造动机;三是培养创造型性格。

(一)乐观幽默的情绪有利于创造力的激发。

人是一种拥有复杂情绪的高级动物,正是因为如此,人类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创造绝对不是一种单纯的智力游戏,情绪对创造活动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不同的情绪起伏对创造力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情绪有好坏之分,好的情绪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而坏的情绪则会阻碍人的创造力的发挥。

莱伯曼通过研究发现,在儿童游戏中表现灵活的孩子,跟他的顽皮是一致的,在在这些表现出自发的冲动、兴奋、自主性和幽默感的儿童,往往在完成发散性思维的任务上表现突出。也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认为,爱玩、好奇和幽默感强的儿童比那些不好动、不好奇的儿童较少被外界的固有环境所束缚。

乐观幽默的情绪是创造力的催化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认为:人只有在满足爱和归属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自我实现。乐观幽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经调查发现,人们都更青睐与与幽默乐观的人交往。因此,乐观幽默可以增强人际关系,扩大交友圈,接触更多不同的事物,为创造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激励内部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是人类动机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创造者从事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在创造活动中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及维持和调整功能。

儿童的内在动机主要包括学生的求知欲、兴趣、爱好、张扬个性等。创造力教学培养就是要提倡打破常规、质疑教条、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性思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学科故事、名人轶事让学生对学科产生的兴趣;在教学导入环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可以通过直观手段利用动画、声音、图像、影像等多种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造力培养需要及时强化。教师在发现学生的一些好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以表扬或奖励。这种强化的效果可以维持较高的学习发生率。奖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但不是越多越好。制定简单的奖励制度,不要太过于复杂,否则实施起来难度大且费时间;一开始奖励的次数可以多一点,然后逐渐减少,一直对学生保持高要求;奖励要及时,迟到的奖励是不会起作用的。

(三)完善与健全创造型性格。

虽然创造性活动是许多复杂多样的活动的组合,同时不同类型的创造性活动差别也很大,但是,具有开放性、独立性、怀疑性、严谨、果断自信、坚韧不拔等这些性格特征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其成就也更大。

开放性是乐于接受新的观念、新的知识的态度,是发散思维的方式。养成刻意去寻找其他方法的习惯,从多个角度全面的思考问题;养成立意创新的习惯,也就是说要把创新当成一种追求,不仅仅满足于现状;养成多角度观察和评价事物的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是一个人独立性的表现,是我们的体力、智力、良好的个性形成和今后发展奠基的基础,也是我们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独立做事,才能体验到各种感情。培养严谨性,对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保持高创造性动机的重要环节。

总之,良好的创造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创造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内在发展潜力的重要支撑,应从小培养。

参考文献:

[1]佚名.中国创造力分析报告。

【EB/OL】http:www.ev123.com/servers/managerdOc/3/4932.shtml,2008-07-29。

[2]徐春玉.创造力与幽默感[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研究中心.创造和创造思维及方法[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第1版。

[4]何克抗.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构建与论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5]姚磊.决定孩子前途的11种能力[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1月第二版。

[6]葛莱云.创造力开发与培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二版。

作者简介:

李清霞:(1980年-),女,汉,福建泉州,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