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研究

刘建辉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放射科湖南醴陵412200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采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A检查,并且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CTA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为88.89%(104/117)、阴性预测值为88.46%(46/52)、阳性预测值为87.69%(57/65)、阴性率为86.79%(46/53)、阳性率为90.63%(58/64),并且CTA和CAG诊断管腔狭窄水平的一致性系数k=0.921;同时CTA诊断血管分支狭窄的灵敏度从低到高为LM、LCX、LAD以及RCA。结论:临床上给予冠心病患者CTA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有助于评价斑块。

【关键词】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冠心病

冠心病作为比较常见的一种器质性心脏病,在中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约为0.5%-2%左右,以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心肌梗死等,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当前在诊断冠心病时,冠状动脉造影作为一个“金标准”,但是具有适应证狭窄、创伤性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本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运用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7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7个月-2年,平均(1.2±0.5)年,年龄45-80岁,平均(62.3±10.7)岁,其中50例为女性、67例为男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且符合诊断标准。

1.2方法

1.2.1CTA检查

运用飞利浦64排容积CT机,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使患者正确掌握屏气的幅度和时间,并且监测心电图,对于心率变化<3次/min的患者,则可以进行扫描。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双臂上举,与胸前心电导联连接,训练呼吸,确定无碘过敏后,运用20G静脉留置针,按照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同层连续扫描,其中重建间隔为0.5mm、螺距围0、准直为0.6mm、电流为850mA、电压为120kV,从气管隆突下水平开始扫描,直到心脏横膈面水平。同时,选择碘海醇作为对比剂,运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控制好速度,一般为5ml/s,并且以相同速度注入生理盐水40ml,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心脏扫描模式进行扫描,对冠脉管壁、起源、管腔以及走向进行观察。

1.2.2冠动脉造影

按照常规方法,对股动脉或桡动脉进行穿刺,在冠状动脉窦口送入6F多功能导管,对左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病变情况进行投射观察与测量。

1.3评价标准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指南推荐的15段法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包括回旋支(LCX)、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主干(LM)以及右冠状动脉(RCA)等。同时,将CAG作为金标准,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运用目测直径法,即(狭窄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狭窄处直径)/狭窄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血管狭窄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3.5软件分析,运用X2对组间计数资料比较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CTA诊断情况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CTA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为88.89%(104/117)、阴性预测值为88.46%(46/52)、阳性预测值为87.69%(57/65)、阴性率为86.79%(46/53)、阳性率为90.63%(58/64)。

2.2CTA对主要血管分支狭窄的诊断情况

CTA和CAG诊断管腔狭窄水平的一致性系数k=0.921,并且CTA诊断血管分支狭窄的灵敏度从低到高为LM、LCX、LAD以及RCA,见表1。

表1CTA诊断价值

3.讨论

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具有较高的血管节段显示率,通常为91%-95%左右,基本可以满足诊断要求,CAT与CTA对重要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显示评价的一致性系数k=0.921,其一致性较高,并且从整体上来看,CTA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其可以准确判断狭窄严重程度[2]。有研究发现,CTA通过三维重建建立图像,虽然可以密集显示图层,但是不能将所有的动脉血管管腔显示出来,而64排螺旋CT作为无创性的一种检查方法,其图像质量不容易受到心率影响,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扫描速度快、时间短,能够实现各向相同性成像,从而将更多解剖细节显示出来[3]。黄作霖[4]等在研究中发现,CT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8%、96%,但仅限于直径≤2mm血管,并且64排螺旋CT对不同血管段冠脉的显示率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尤其是对左前降支病变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其原因可能与管径大小、血管位置等有关。需要注意的是,CTA也容易出现假阴性,其原因可能与钙化严重、呼吸伪影、造影剂充盈不足以及心律不齐等有关,并且收缩期心脏搏动影伪影容易影响RCA和LCX,所以选择合适的重建时间对诊断准确率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通过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还能评价斑块严重程度,但是对于管径较小或一些远端血管段的显像效果较差,容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应该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诊断冠心病中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和选择性冠脉造影的价值对照[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1(07):27.

[2]丁辉.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02):224-226.

[3]李静秋,钟善刚,魏朝阳.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01):29-32.

[4]黄作霖,谢应朗,邹间,周江,辜强.多排螺旋冠脉CT对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02):129-131.

[5]孙仁荣,蒋毅,曹浩,李峰.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189-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