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AIDS中母婴传播的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浅谈AIDS中母婴传播的防治

李红琼

李红琼

(小围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贵州都匀558000)

HIV的广泛流行是全球最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艾滋病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它是一种可以预防但不能治愈的疾病。

目前推荐对所有HIV阳性的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无论病毒载量高低和CD4水平如何,如果需要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之后的抗病毒治疗方案。HIV专家需要和妇幼保健部门密切合作来达到对感染HIV女性孕期的最佳管理和预防新生儿感染。无论感染HIV的女性处在疾病的哪一个阶段,在妊娠期分娩期及哺乳期均推荐抗病毒治疗,这种方法既发挥了抗病毒的作用,保护了孕妇的健康,同时又兼顾了在妊娠期、分娩期和哺乳期预防HIV通过母婴途径传播。

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儿童中,90%以上是经过母婴传播获得,预防HIV母婴传播是保护儿童免遭HIV侵害,减少儿童发生艾滋病(AIDS)的重要措施,世界范围内行之有效的HIV母婴阻断措施,大大降低了儿童感染(AIDS)艾滋病的概率,妊娠早期确诊HIV急性感染,对于预防胎儿感染HIV至关重要,妊娠妇女也可能因早期治疗而获益,在上级医院学习中将所学的母婴阻断新方法作进一步总结,从而达到共同提高,下面浅谈几点体会。

一、HIV母婴传播方式:

HIV母婴传播方式分为宫内传播,分娩期传播和产后母乳喂养传播,通过对HIV感染妇女的研究,进行病毒学检测和PCR检测,已经对HIV母婴传播的时机有所了解,对HIV感染产妇分娩的婴儿进行PCR和病毒RNA培养显示,在HIV垂直传播中,妊娠晚期和分娩期的传播只有很大的比例。

理论上界定母婴传播方式的最好依据是婴儿感染HIV的时间,但由于感染HIV的时间较难获得,一般是根据血液HIV检测首次阻性时间来估计。

二、HIV母婴传播的概率。

在HIV阳性孕产妇中,约有15%-45%发生母婴传播,不同地区的传播概率不同,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HIV母婴传播概率在发达国家为15%-25%,发展中国家为25%-45%,母乳喂养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非母乳喂养婴儿25%-325%的母婴传播发生在分娩期前,主要在妊娠后期,70%-75%发生在分娩期。

自1995年以来,对HIV阳性母亲,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后,HIV母婴传播概率可降至2%以下,但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卫生条件限制,有些干预措施得不到有效实施,以至HIV母婴传播概率仍然很高。

三、HI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HIV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可分为母亲因素,分娩因素,哺乳因素和婴儿因素,母亲血浆中HIV含量是HIV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病毒截量越高,母婴传播的危险性越大。若母体内CD4+TV淋巴细胞越高,出现母婴传播的危险性就越小。

四、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措施。

预防母婴传播的综合措施是:产科干预+抗病毒药物干预+人工喂养的方法,可使母婴垂直传播率降低为1%-2%。

1、产科干预:对HIV阳性孕妇作好孕产期保健和预防,并在孕37周-38周选择住院分娩方式,有利于大大降低母婴传播,当分娩时,测HIV病毒截量小于1000拷贝/毫升,且CD4+T淋巴细乳大于350个/mm3,无剖腹产指征,可以行阴道分娩。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应避免使用会阴侧切术,产钳或胎头吸引器等助产措施,如果出现胎膜早破,应积极处理,尽量缩短产程,如果HIV病毒截量大于1000拷贝/毫升,CD4+T淋巴细胞较低或出现机会性感染的症状时,应在孕37周-38周行剖腹产手术结束妊娠。

当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时间内给予清理呼吸道,应避免损伤咽喉部及口腔粘膜,及时流动温水清洗新生儿皮肤粘膜,清除鼻腔,口腔,眼内,耳内的母血,并保暖,在处理新生儿过程中手法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粘膜,脐带严格清毒。

2、抗HIV病毒药物干预。

在妊娠期抗逆转录病毒(ART)治疗,说法是要将病毒截量降低至检测不到的水平,提高CO4+T淋巴细胞计数,使HIV垂直传播的发生率降至零,但对孕产妇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必须权衡抗病毒药物对孕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以及药物对胎儿的致畸作用,耐药毒副反应。抗病毒药用应选择在孕14周以后或孕37周后较适当。在治疗方案中选对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能更好的降低母婴传播,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抗病毒药物预防HIV母婴传播效果显著,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母亲体液中的病毒截量,从而减少HIV感染细胞从宫劲,阴道排放或通过母婴传播,目前最常用预防HIV母婴传播的药物有:齐爱夹定(A2T)、拉米夫定(3TC)、替诺福韦(TDF)、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V)、克力芝(LPV/R)。

在处于艾滋病临床I或II期,免疫功能相对较好,CD4+T淋巴细胞计数大于350个/mm2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建议采用预防性用药方案。

在处于艾滋病临床III期或IV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350个/mm2的艾滋病孕产,建议采用治疗性抗病毒用药方案,用药直至分娩结束。

3、人工喂养的方法:

如果选择人工喂养的产妇,产后继续服药7天可停止,如果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应至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方可停止用药。

新生儿方面: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在16-12小时内服用抗逆转录酶抑制剂到4周-6周,4周-6周后应用HIV核酸(DNA或RNA)检测HIV感染,以尽早作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HIV阴性的婴儿如果实行人工喂养可依用抗病毒药物,如果实行母乳喂养,婴儿则预防性用药到6个月母乳喂养停止后1周。

如果HIV阳性婴儿,则继续服用抗逆转录酶抑制剂至6个月停止母乳喂养后1周可停药也可开始ART治疗,在确认HIV阳性婴儿中出生后4-6周开始服用复方磺胺甲恶唑,以预防肺孢子菌肺炎的发生。

五、注重妇产科及新生儿科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

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正在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治疗中,可发生日新月异的不同的更好的治疗方法,作为妇产科和新生儿工作人——只有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勤备学习,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概念,及时了解国内外艾滋病治疗的发展动态,才能更新观念,才能彻底阻断母婴传播,让全世界的儿童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