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用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基层医院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用药分析

蔡素贞

蔡素贞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8053)

【摘要】目的:对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抽取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2012年6月-2014年6月的药物处方298张,分析总结其常见病临床用药情况。结果: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急性口腔炎、急性胃炎、肠炎等,常用的药物为抗生素、抗病毒药等。结论:分析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的临床用药情况,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促进儿童用药安全。

【关键词】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292-02

在基层医院,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为感染,一般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比如急性口腔炎、急性胃炎、肠炎等。急性胃炎通常由应激性反应引起,患儿表现为呕吐、反酸以及左上腹胀痛等,急性肠炎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患儿表现为腹泻、腹痛、稀便等。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等,并辅以对症治疗,以缓解或解除患儿的不适症状。

1资料方法

抽取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2012年6月-2014年6月的药物处方298张,其中男145张,女153张,年龄1-13岁,平均年龄(8.1±2.3)岁。分析总结其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用药情况。

2结果

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急性口腔炎症、急性胃炎、肠炎等,常用的药物为抗生素、抗病毒药等。具体结果见表1,2,3。

表1常见的药物对因治疗

注:合计中的百分比是指各类药物在总药物中所占的比例

3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在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尤其是小儿胃肠炎和口腔炎,多由细菌或病毒引起,临床治疗主要以抗菌及抗病毒为主。

急性口腔炎好发于婴幼儿,感染病菌主要为细菌、病毒和真菌,其中以病毒和真菌为主,常波及患儿的舌、上颚、口腔黏膜、齿龈等。真菌性口腔炎的常见致病原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在治疗时一般使用碳酸氢钠溶液(2%)或制菌霉素(10万-20万U/mL,2-3次/d)清洁口腔,也可使用用肠道微生态制剂。病毒感染时患儿发热,体温高达38-40℃,并可在口腔内出现小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由于疼痛剧烈患儿进食困难,经常哭闹,因此应用西瓜霜缓解症状,对于病毒感染较严重的患儿可用利巴韦林或者阿糖胞苷治疗。此外,应注意保持患儿的口腔卫生,多饮水,加强患儿的营养供应等。

急性胃炎是由于各种理化刺激性因素对胃黏膜造成炎性损伤,也可由感染、烧伤、休克等因素引起。本病发病较急,轻症患儿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重症患儿表现为脱水、呕血、电解质紊乱等,出现继发感染的患儿可表现为中毒症状。临床治疗时应首先去除致病原因,使用阿莫西林抑制HP感染,口服,剂量为50-100mg/kg/次,3次/d,其后使用西咪替丁对症治疗,口服,剂量为3-5mg/kg/次,2次/d,或法莫替丁对症治疗,口服,剂量为10mg/次,2次/d,同时应用山莨菪碱等辅助治疗,解除患儿的胃肠道痉挛。此外,为了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减少嗝气、反酸,还应使用多潘立酮,口服,剂量为0.3-0.6mg/kg/次,3次/d,并辅以中成药治疗,降低患儿的疼痛感[1]。

急性肠炎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轻症患儿多为肠道外感染或者饮食不洁引起,患儿表现为食欲降低,可有恶心、呕吐、稀便等症状,重症患儿多为肠道感染引发,其中轮状病毒较多见,感染途径为粪口传播或者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婴幼儿,患儿表现为呕吐、稀便,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症状。临床治疗时应以调节患儿的饮食,纠正患儿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现象为主,对于细菌性腹泻,可应用头孢克肟治疗,口服,剂量10-15mg/kg,3次/d,也可用黄连素治疗,口服,1-3片/次,3次/d;对于病毒性腹泻,应用微生态制剂,以促进患儿的肠道蠕动和消化、吸收[2]。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为急性口腔炎症、急性胃炎、肠炎等,常用的药物为抗生素、抗病毒药等,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临床应加大对药物的规范与管理,从而促进基层医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萌,陈杰.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用药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4):71-72.

[2]周华.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用药的特点[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