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DNA突变与线粒体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线粒体DNA突变与线粒体病

吴莉

吴莉(宁夏医科大学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750004)

【摘要】人类线粒体是细胞质中重要的细胞器之一,随着mtDNA测序和线粒体基因组组成的确定,mtDNA突变与线粒体遗传病关系的研究逐渐受到人类的关注,从分子水平上探讨mtDNA突变及其所引起的线粒体遗传病和表达方式,且助于揭开这些遗传病的本质,为人类最终防治线粒体病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线粒体DNA突变遗传病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除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以外的所有真核细胞中。它是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以氧化磷酸化方式将食物内蕴藏的能量转变为可被机体直接利用的ATP高能磷酸键。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来源于线粒体,因此线粒体在细胞的生长代谢和人类的遗传中都有重要的作用。1949年,Rphrussi等首先发现线粒体中含有DNA;1963~1964年,证实线粒体中存在着DNA;1981年,Anderson等完成了人类mtDNA全长核苷酸序列的测定,由此mtDNA作为一种结构相对简单而精致的真核生物基因组,引起了学者们浓厚的兴趣。

1线粒体DNA突变与线粒体遗传病

目前已经发现一百多种与人类疾病相关的mtDNA异常,大多数为点突变。线粒体病是指因遗传缺损引起线粒体代谢酶的缺陷,导致ATP合成障碍、能量来源不足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也被称为线粒体细胞病。线粒体病主要由mtDNA的突变造成,包括点突变、缺失、重复及丢失等。迄今为止,共发现50余种病理性mtDNA点突变及数百种重排方式,同一种mtDNA突变对于不同患者可造成不同的临床表现[1]。从目前研究来看,由mtDNA突变引起的线粒体病主要涉及神经系统、肌肉组织。线粒体病的病变如以侵犯骨骼为主,称为线粒体肌病,如病谱除侵犯骨骼肌外,还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称为线粒体脑肌病。另外,尚有大量中间类型。目前还发现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心肌病及衰老等也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

1.1mtDNA点突变与线粒体病

1.1.1错义突变mtDNA突变使氨基酸发生改变,通常伴有3种明显的临床病症:LHON、神经原性肌软弱、NARP或Leigh综合症。Lerber遗传性视神经萎缩(LHON)是一种罕见的眼部线粒体疾病。Wallace等经过20多年的研究,于1988年发现,该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视神经死亡引起的快速、双侧性中央视力丧失,发病年龄通常在20~30岁之间。90%以上的LHON病病因是由于错义突变,主要存在三种突变(MTND1*LHON3460A,MTND4*LHON11778A,MTND6*LHON14484C),在这三种突变中,11778A突变占50%~70%,是由于mtDNA上第11778位的鸟嘌呤被腺嘌呤置换,从而导致氧化磷酸化复合物I中AD4亚单位第340位高度保守的精氨酸改变为组氨酸。

神经病伴共济失调和视网色素变性(NARP)是一种罕见的异质性线粒体病,该病临床症状为发育迟缓,肌无力,痴呆,抽搐,视网膜色素变性和感觉功能减退。发病原因是线粒体ATP6基因(MTATP6*NARP8993G,MTATP6*NARP8993C)8993位置发生突变,当突变基因的异质性水平达到70%~90%时,就会出现上述症状;如果8993位置突变的异质性超过90%,就会发生一种致命的、发生在婴儿期的疾病,称Leigh综合症(LS)。LS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基底神经节和脑干部神经元细胞退化。

肌阵挛性癫痫和破碎红纤维病(MERRF)是一种异质性母系遗传病。临床症状表现为:骨骼肌不自主阵挛,全身性的强直—阵挛发作与失神发作,轻度痴呆,耳聋,晚期出现精神异常。该病90%是由于MTTK*MERRF8344G突变,即mtDNA8334位的腺嘌呤变成鸟嘌呤,突变位于赖氨酸特异的环上,导致线粒体蛋白质翻译障碍[2]。

1.1.2tRNA突变目前发现有超过65种疾病与线粒体编码的tRNA的突变有关。MELAS综合征的突变位点为3243位点A→G,3251位点A→G,3271位点T→C。MERRF综合征突变位点为8344位点A→G,8356位点T→C。线粒体肌病(MM)由位点3302A→G,12320A→G的突变引起。线粒体心肌病(MCM),发病原因为位点3243A→G,4269A→G的突变。

1.1.3生物合成突变细胞中mtDNA的突变率超过85%时,既表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且会影响身体多个器官系统,这表明蛋白质生物合成突变在基因型和表型之间有一个灵敏的阈值。目前发现许多神经肌肉性疾病及心脏、肾脏等病变都与此类突变有关。

1.2缺失-插入突变许多神经肌肉疾病及一些退行性疾病存在mtDNA片段的缺失。在mtDNA缺失-插入突变中引起的疾病往往是散发的,没有家族史,很可能这种突变是由体细胞而非生殖细胞产生的。伴有mtDNA缺失的疾病往往在成年期表现出来,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病症恶化伴有缺失分子比例的不断增加,这种突变累积的结果使线粒体OXPHOS的能力逐渐降低,细胞产生ATP的量越来越少,表现出来的症状就越来越严重。

慢性进行性外眼肌麻痹(KSS)是骨骼肌细胞mtDNA分子大段缺失引起的一种线粒体病。缺失片段在2.0~7.0kb之间,但不同患者,mtDNA缺失的大小、位置和数目均不同。该病主要症状:进行性外部眼肌麻痹和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年龄一般低于20岁。

参考文献

[1]李晓东,高枫,陈清棠.线粒体遗传病.北京医学,2001,23(1):39.

[2]陈竺.医学遗传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