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及切口无留置缝线处理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开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及切口无留置缝线处理价值

叶震

叶震(太仓市璜泾人民医院外科215400)

【摘要】目的发现开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并探讨术后切口无留置缝线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40例患者使用切口无留置缝线处理,并与40例常规缝合患者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并统计术后切口感染与阑尾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无留置缝线组发生脂肪液化、血肿、异物反应和引流不当的比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无留置缝线组三种不同病理类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开腹阑尾炎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原因中术后伤口缝合技术是一个相关影响因素,选择无留置缝线技术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开腹阑尾切除切口感染原因无留置缝线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094-01

因为阑尾严较为常见,且阑尾切除术操作相对容易,有些外科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比较随意,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来执行,存在着很多隐患并给患者带来了莫大的痛苦[1]。本研究主要探讨开放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8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8~51岁,平均29.6岁,无留置缝线组使用本研究缝合方法:男24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平均30.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测定凝血功能及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均症状,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手术,两组手术切口均选择常规的麦氏切口,常规组实施常规的逐层缝合,无留置缝线组在切除阑尾,使用2根7号丝线,其中1根在切口下方边缘约0.5cm处实施全层穿透后使用水平连续的褥式缝合发,对腹膜进行外翻缝合,并与切口上方全层反折,关闭腹膜后,留线备用,另一根则由切口下方对侧全层穿透后与先前留线进行两两打结,皮肤和皮下组织使用l号线间断缝合,术后1周拆线,简单连接段后全层抽出7号线,并拆除1号线。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并统计术后切口感染与阑尾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比较无留置缝线组发生脂肪液化、血肿、异物反应和引流不当的比率均为2.5%,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5.0%,15.0%,27.5%和17.5%(P<0.05)。

表1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比较(例)

2.2两组术后切口感染与阑尾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无留置缝线组三种不同病理类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

表2两组术后切口感染与阑尾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例)

3讨论

造成阑尾切除术后切口长期不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局部因素起主要作用,如在阑尾切除术中操作失误使切口一旦感染便存在长期不愈的条件,术后切口感染处理不当[2]。为减少开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我们建议提高术前诊断率,严格术中操作规范,为减少阑尾尖端穿孔率的增加,需早期诊断,及时开展正规手术处理,预防切口感染,同时对腹腔有脓液者,先做腹膜小切口吸引脓液,然后等长切开腹膜,处理阑尾的全过程,必须严格用纱布与阑尾及创缘隔开,手尽量不接触阑尾,用器械操作[3]。

手术切口的选择上,正中切口术中损伤小,且利于手术探查,但是因阑尾大多处于右下腹,所以正中切口距离阑尾较远,不利于术中暴露,次切口主要适用于诊断不明、腹膜炎体征较重实施剖腹探查的患者,,而年老体弱、腹壁极为薄弱的患者,容易出现阑尾坏疽穿孔,可考虑选择右侧腹直肌外缘切口,既利于减少肌肉损伤,又利于手术探查[4]。本研究重点探讨手术缝合技术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发现无留置缝线组发生脂肪液化、血肿、异物反应和引流不当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且不同病理类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常规缝合,因丝线结扎一小块组织,则引起感染所需的细菌量进一步降低,创口内存在无活力的组织或同时有异物存留者,可使厌氧菌的毒力增加千倍至万倍。结扎线远端的组织血运差,多形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在局部的数量减少,免疫效应差,从而增加了感染机会,所以切口内结扎线越多,无活力组织越多,感染几率也越高[5]。

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常见的临床病理类型,尤其是小儿及老年人患急性阑尾炎易穿孔并发腹膜炎,老年患者易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高[6]。对于伤口是否一定需要进行常规的丝线缝合,我们认为可根据阑尾炎本身病理改变与切口、腹腔的污染程度采用一期逐层缝合或改良式一期缝合法,腹腔内污染不严重,渗液及脓液可清除干净,不必放引流,但若腹腔内有大量带臭味的脓液,阑尾无法清除,脓已形成,怀疑残端处理不够牢固或有出血可能时,可在盆腔及残端周围放置引流,以利控制腹腔感染[7]。所以通过本组研究我们认为,开腹阑尾炎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原因中术后伤口缝合技术是一个相关影响因素,选择无留置缝线技术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

参考文献

[1]姜学.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预防.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90-291.

[2]邢进,张瑶瑶,米良田.阑尾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中外健康文摘,2011,8(22):283-284.

[3]李玉生.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防治的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0,7(23):52-53.

[4]蔡洪军.阑尾切除术切口选择60例分析及预防切口感染措施.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104.

[5]张国祥,陆光生,宋金亮.阑尾切口无留置线缝合法对切口感染的影响.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11):879-880.

[6]卢滢林,胡东平.阑尾穿孔及周围脓肿切口感染的预防.临床外科杂志,2008,16(6):394.

[7]岳文光,陈玲.降低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09,7(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