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人口转移途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乡村人口转移途径研究

陈敏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摘要:乡村人口的迁移总是伴随着城乡发展的进程,如何推进乡村人口转移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研究人口转移的动力机制,分析出了三种乡村人口的转移途经,提出了人口转移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人口转移剩余劳动力小城镇农转非

1引言

人口迁移、人口流动始终伴随城乡发展的左右,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新形势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城市化的迫切需要,对于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和大力促进城乡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人口的迁移总是伴随着城乡发展的进程,这也是城乡统筹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在乡村地区,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在今后的十年内,保守估计至少有两亿的乡村人口会发生迁移,城乡统筹就是要解决乡村居民发展的问题,所以推动乡村人口的合理转移是统筹城乡人口发展的主要内容。

2推动乡村人口转移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与人口的迁移是直接息息相关的,城镇化的动力即人口迁移的动力。城乡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乡村与城市的推拉作用。

我国城市化结构图

2.1城市对劳动力具有拉动作用

城市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且这些劳动岗位的经济收入一般高于乡村地区的平均收入,加上城市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也对乡村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

2.2乡村地区对剩余劳动力的推动作用

我国农村的土地耕作方式,从农村生产合作社制到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一直采用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耕作方式,随着农村耕作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机械化的逐步实现,把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这些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就是农村产生的推动作用。

人口的流动从根本上讲是受经济规律支配的,人口的流动一般是从经济落后的乡村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城镇区。早在1880年,雷文斯坦(Ravenstien)发现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他认为人口的迁移一般是短距离的,且方向大都朝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镇,即乡村人口迁移到城市。

3乡村人口的转移方向

统筹城乡人口的发展就是要为乡村人口的转移创造条件,为农民身份的转换创造多样的选择,且每一个转移方向都有益于他们利益的实现。乡村人口的转移有三个方向:一是转移到大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二是近距离转移到小城镇从事工商业;三是呆在乡村原地转变职业身份,从事非农产业。(图4.10)

乡村人口的转移方向选择

3.1转移到大城市

乡村人口的大城市转移一般是属于远距离迁移,大城市发达的第二、第三产业能为他们提供比乡村地区更高的经济报酬,同时城市的生活方式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观念,这些都是造成他们迁移的动力。然而,农民迁居到大城市是有代价的,城市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乡村地区,生活成本的推高加大了迁居人口的生活难度,一般来讲,乡村人口首先是迁居到城市边缘地区,然后才慢慢向城市中心转移。另外,乡村人口的社会关系一般都保留在乡村地区,迁居意味着他们要重新建立城市的社会关系。正因为这些原因,所以造成劳动力的流动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短时的簇留。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群体的不断扩大,他们为谋求更高的经济收入而进入城市并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并不能和市民一样享受同等的福利与保障,且大城市的人口准入制度较为苛刻,造成乡村转移人口很难落户定居,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他们会被迫遣回乡村地区,这并不能真正的实现人口的非农化。

3.2转移到小城镇

小城镇一般只对周边腹地的农村人口有吸引力,所以小城镇的人口转移大部分是短距离迁移,转移的方式也较为直接简单。小城镇相对与乡村地区而言,具有相对较完善的公共设施,商贸业也较发达,并且小城镇针对乡村人口的准入制度也较为宽松,只要能提供比乡村地区更高收入的岗

位就能吸引乡村人口的转移。目前,人口向小城镇转移的障碍因素,主要体现在小城镇经济发展的疲乏,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岗位给乡村剩余劳动力;另外,由于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造成农村人口的退出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他们在乡村地区所拥有的财产难以转化为城镇财产。

3.3空间不转移,就地非农化

乡村生产资料的集中产业化,能够解放乡村地区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能改变乡村地区部分农业人口的工作性质,使他们脱离农业生产而成为农业工人或者从事乡村服务行业。推动乡村地区土地制度的改革,加快乡村地区土地的流转与整理,有利于乡村地区的集中产业化与乡村工业的形成,同时加快乡村的旅游观光业的发展,这些都有利于乡村劳动力的解放与转移。

4、结论及建议

统筹城乡人口的转移主要是指通过城乡经济发展的政策驱使乡村的农业人口向非农业的转移,这种过程分为农民的主动转移与被动转移,主动转移是指乡村人口受城乡经济的发展的诱使其主动转变身份,而被动转移是指由于乡村土地的征用或者乡村企业的发展,导致其失去农用土地而被动的接受身份转移的农民。如前文所述,因为人口的转移受经济规律的支配,所以统筹城乡人口的合理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经济产业的合理布局与发展,促使乡村人口主动转移并在空间上作出选择,并且他们所作的选择有利于人口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

(1)合理布局城乡产业结构,加强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2)繁荣城镇商贸业,改善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提升城镇对乡村人口的吸引力;

(3)改变精耕细作的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土地的集中产业化,解放农村的劳动力。

农转非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城乡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且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农转非既体现了城乡经济发展的计划,也体现了城乡政策的引导性。

(注:该论文为节选自本人硕士论文《基于乡村视角的城乡统筹规划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彭宅文.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6(1):45

2、高温书.农民工城市落户的障碍与对策[J].领导之友,2010(3):49-50

3、盛来运.国外劳动力迁移理论的发展[J].统计研究,2005(08):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