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原秀红

山西沁县中等职业学校原秀红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困扰职业学校学生的一大问题,由于教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职业学校大都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导致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较多,而由此导致的辍学、厌学、沉溺网吧等现象比比皆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笔者从多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索。

一、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目前,就农村职高来讲,职高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是令人担忧的,父母一般比较关心孩子的成绩和身体健康情况,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对口升学率,偏重智育,偏重升学应考的科目,偏重分数,很少甚至没有去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致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出现“荒漠化”的状态。

(二)心理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

在职业学校里,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当遇到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都习惯于用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或是自己的准绳去做出是非、对错的简单判断,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另外,在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等,这种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这个群体(全班、全校)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于职业学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没有专职的教师,我们很难对学生进行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忽略这方面的工作,而是应该在我们能做到的基础上,尽全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职校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这一点早已被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所证明。不少国家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机构、心理训练中心,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及广西的少数学校,也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效果是显著的,但绝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较为闭塞的农村学校却仍是我行我素。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逃其咎。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校长和教师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就有极大的影响。马克思曾说过:“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要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就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可以说,是否重视和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也能反映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的眼光。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健康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师生之间建立“尊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光要以身立教,还要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及时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教育者要不断完美自我,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能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

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在人格特征和个性修养方面必须有严格要求。我国心理辅导与咨询专家樊富岷教授提出成功心理教育者必须具备的几个素质:(1)良好的人格特质(有勇气和自信心,关心他人,平易近人,热情开朗,不自我防卫,充分的想象力和判断力,有幽默感,真诚、坦率、友善待人);(2)对心理辅导理论有充分理解(了解各种理论、学派的观点以及独特之处,并能择取精华、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东西);(3)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对学生信任、理解,创设尊重和自由的团体氛围,接纳每个人);(4)掌握基本的领导才能与专业技巧(善于运用支持、指导、鼓励等技巧参与、影响团体发展,接受到专业训练);(5)丰富的咨询经验;(6)遵守职业道德。

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学业的同时,要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里话方面的交流,在育人方面多下一些工夫。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如妒忌、多疑、敏感、抑郁等,不是一味地归结为道德或思想问题,而是能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去简单地责备,而是能在分析中给予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是在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把握分寸,千万不要因为批评而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若出现此类错误,要敢于向学生承认错误。知错就改,并不仅仅作为学生所应有的良好品质,也是一个老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

三、开辟多种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一)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活动

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如针对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养成健康心理状态。

以学生为主、以学生为本,需要师生、同学之间积极的人际互助。在活动中,学生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作为受助者,他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教益;作为助人者,他可以用自己的情感、思想与行动帮助别人。在交流中,学生从中不自觉地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体验,达到自助。它不同于德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氛围,充分开发蕴藏在每个学生心灵深处的潜在的教育资源,确保这种良性机制的形成。须强调的是,开展这些教育活动,除了要讲针对性之外,更要讲经常性,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课堂是教育和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锻炼。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

(三)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和训练。这是对学生心理活动影响最大,当然也是最难做好的工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等。例如,在学校展开“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动就是信函咨询的一种形式,或者通过写周记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作出指导,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教师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当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校一方面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地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