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 2

浅谈音乐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张琳瑛

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

创造力,不只是某些天才或是成年人的专属,幼儿同样拥有创造力。在幼儿期,创造力就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在各类幼教机构和家庭中,创造力就一直受到教师、家长的重视和探索。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音乐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音乐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良好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创造力培养的载体之一。我们尝试了通过以下途径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使我们的音乐活动真正"活"起来。

一、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以兴趣带动幼儿创造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由于受年龄的影响,幼儿的注意时间较短,注意程度较浅,要想在音乐教育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喜欢去感受音乐的美。如在学唱歌曲《大猫和小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来扮演大猫和小猫,在创造性的表演活动中想象大猫和小猫不同的走路方式和心理状态,从而使幼儿在唱大猫和小猫时,能够运用不用的方法进行一种创造性的演唱。

二、采用多样化的音乐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

1、在韵律活动中启发幼儿最初的创造意识

幼儿随着音乐扭动身体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最自然的方式之一。幼儿通过肢体语言,往往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我们可以在韵律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的用身体动作反映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也可以让孩子们将平时种种自然的动作,如走、跑、跳等创造成带有童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还可以为孩子创设一些特定的情景和角色,如"秋风中的小树叶"、"海洋里的鱼"、"农场里的动物"等等,让他们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去联想,尽情去表现和发挥。

在韵律活动中让幼儿自己来创编,不仅能使幼儿的动作能获得发展,而且还能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

2、在歌唱活动中幼儿体验创造的乐趣

(1)为歌曲编动作。幼儿在唱歌时喜欢用一些肢体动作做辅助。所以,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如果歌词很具体可鼓励幼儿用动作表达。如《小小鸭子》一个歌中,当幼儿唱到"摇摇摆,摆摆摇"中,很快就会想到生活中鸭子走路的样子,做出身体左右摇摆的动作。

(2)为歌曲编歌词。在歌曲教学中,可以选择简单的和易于幼儿创编的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把歌词进行改编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如《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歌曲,歌词里讲了小羊、小猫、小鸡和小鸭这四个动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很容易想到小牛,小狗等新的歌词。这样的形式能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作意识,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自编节奏。自编即创造。如:在学习歌曲《小鸭乖乖》后,我们启发幼儿根据鸭子的不同情绪,来创编模仿鸭叫的不同节奏。幼儿对这个游戏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参加,创编了许多不同的节奏:有的创编了鸭子玩得很高兴时的叫声节奏;有的创编了鸭子与同伴说话或唱歌的节奏;有的创编了鸭妈妈找小宝宝的叫声节奏等。

3、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在想象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音乐欣赏包括欣赏性和创造性。我们在音乐欣赏中要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因为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创造需要想象。音乐欣赏活动使每个幼儿直接感受音乐的美,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原有的程度来进行自由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表演属于再创造的艺术,音乐游戏是有效丰富幼儿想象力、发展创造力的教学形式。如幼儿玩音乐游戏《小猫敲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打破原来的小猫和老鼠的形象,进行再创造,形成一个新的且又符合实际的动物形象,之后可以将这些动作用拟人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行表演和游戏。这样在改编动作的同时,幼儿的创造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四、开展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的音乐活动

除了正式的音乐教育活动,非正式的音乐活动也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将音乐教育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让生活来"丰富"音乐,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独特的音乐。也可以将生活经验和音乐教育相融合,让生活经验为音乐服务,引导幼儿创造出不一样的音乐。例如,可以经常性地播放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可以用不同的歌曲用来转换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五、创设富有创造性的音乐环境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构建一个自由、宽松、民主的精神环境。幼儿只有在轻松氛围中,在与老师良好的互动中,与同伴快乐的交流中,才愿意去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例如,在组织打击乐活动《铃儿响叮当》中,教师不必规定每个幼儿应该选择怎样的乐器,可以让幼儿相互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来做出选择,这样幼儿不仅愿意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也十分乐意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其次,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如:在教室一角开辟专门的音乐区,准备一些钤鼓、沙锤、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在自由时间里,幼儿可选择乐器操作。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探索,丰富幼儿的乐感,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与兴趣,开发幼儿创造的潜能。

六、将音乐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综合课程相结合

音乐教育有时候也可以结合幼儿园的美术、科学、语言等其他教育领域的活动内容来进行,会给幼儿一种新鲜感,让幼儿体验到以往未曾尝试过的学习音乐的方法,能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创造的积极性。例如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这首歌中的小老鼠形象很是鲜明,当歌曲放到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了脚,教师可以请幼儿自己去试试要怎么做才能弄掉泡泡糖,幼儿会有自己的创意。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提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泡泡糖很粘,要是弄到身上、脚上就很难去除,那么我们在吃完泡泡糖要怎么做呢?因为有了刚才活动中被泡泡糖"粘住"的体验,幼儿的回答是:把它用纸包住,然后扔进垃圾桶里。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教育目标不再局限于音乐教育,而是延伸至了社会领域,教师不仅重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创造积极性,而且也关注到了幼儿分享创造成果的意识以及给同伴所带来的快乐。

融创造力的培养于音乐活动之中,在"乐"教"乐"学的境界中激发孩子创新的潜能和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情感共鸣、心灵触动的真实感受中,发展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我们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李英杰.音乐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与创造力培养相关文献案例分析[D].河南: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董霞.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培养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白学海.音乐节奏与幼儿创造力发展探析[J].幼儿教育,2011,(11):27-33.

[4]刘迎芳,董娟.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258-259.

[5]肖菲玥.音乐活动中幼儿创造力培养初探[J].新课程(教研),2011,(1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