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论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明城

韶关市乳源县委党校广东韶关51200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路径

0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越来越受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增强社会凝聚力、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但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着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开展。对此,本文展开了探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站在国家层面上提出的价值准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规定与体现的主要形式。“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文明”是现代化的重构,“和谐”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上提出的价值理念,其可以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的代表,也体现出现代社会的精神风貌。“自由”是对必然的超越,“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公正”是制度合法性的依据,“法治”是社会良性运转的指导思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站在个体层面上传达的价值理念,其可以视为约束公民道德规范的规则及公民务必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衡量公民行为方式的道德性标杆。“爱国”为现代国民的基本素养,“敬业”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诚信”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友善”是社会和谐的道德支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遇到的干扰因素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处于不断变动的模式中,主要体现在经济制度更新、社会结构转型、利益局势变动等方方面面。一元与多元、传统与时尚、前沿与滞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作用、相互牵制。在多样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干扰下,广大群体在思想认识层面上体现的是自立性、善变性、距离性以及多元性的特点,这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导过程中遇到了层层阻碍的要素。

从当前国际的大视角上看,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多元性思想文化浪潮此起彼伏,各类思想、文化、理念错综复杂,尤其是西方部分发达国家以文化、贸易、外交政策为媒介,将政治价值观大力向世界宣扬,这一方面使我国有机会欣赏与学习世界文明成果,但另一方面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造成了巨大瓶颈。在目前国内的视域下,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新媒体文化强势来袭,新兴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两者之间存在着价值观比拼的关系。面对社会道德与良知匮乏的现状,党员干部与青年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弘扬的主力军、实践者、传播者、导向者,其面对的任务是极为艰巨的。

3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路径

3.1提升价值自信心理

深度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与内涵,不间断地对价值思想进行全面探索与开创,均是实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的有效方式、方法。务必要强化价值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心,一切培育工作始终要贯彻“三个倡导”这一新型概念与标准;从多个维度出发将“三个倡导”的内涵、实质、关系阐述清楚;切实处理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概念和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情况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践行道路之间的关系;同时重视处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三个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规整性社会理念与多元化社会运行形态之间的关系;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标准与中国核心价值思想两者存在的联系。

此外,深入对其内涵进行探究是必要的。要全面学习“三个倡导”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从而使其培育与实践拥有学术性思想基础。同时,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使“三个倡导”深入寻常生活与精神境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的广泛性与群众性奠定基础。

3.2重视层次性

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提高对层次性的重视程度,实质上就是有效处理国家、社会、个人每个层面上利益的关键点与价值诉求。在国家层面上,借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凝聚民心、团结力量、构建共创美好家园的大格局;在社会层面上,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为依托与导向,共建和谐型社会环境;在个人层面上,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道德理念,构建起公民个体价值观念、综合价值观整合的社会伦理系统。

积极将科学性价值理念传播给广大群众是极为有效的路径,能够强化群众对其理解、掌握程度,提升认同感,此时价值理念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群体普遍认知的形态。同时,抓好对党员干部与青少年学生群体的培育工作,将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党员干部的一切活动均以“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标准作为准则,恪守理想,不断进取,奉行中国共产党精神。党员干部也要积极走向基层群众,用智慧的双眸洞察广大群众潜在的乐观型精神,鼓励群众自我教导、自我提升。此外,及时抓住创造机遇,构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舞台,打造优质化的生活场景与社会环境。也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树立良好的家风。优质的家风与家庭品行,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这有利于正能量在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从而构建出一派洋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气息的新局面。

3.3彰显建设性

与精神文明建设存在异曲同工之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等同于对价值体系的建设。在“三个倡导”引领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论是在国家发展价值趋向、社会价值整体规范,还是在个体价值遵守方面上,都应该彰显实践性与价值性特色。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多样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人类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众多方面体现着个体性、多样性、善变性、差距性特点,那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被看作引领社会思想与思潮的指南针,为小康型社会构建任务的落实奠定基础。

建设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实现的依托,而这一目标的落实也同样是任重道远的,可以借助关注与借鉴各地域特色性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途径去实现。例如北京提出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理念,解放军弘扬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这一时代性军人核心价值观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进程中,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辅助,使其成为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体制、法制建设的关键性依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和经济社会运行状态有机整合,使每一体制、法制规划和构建与“三个倡导”的新部署、总要求相匹配。在不断的实践中调整,在不断的调整中完善与优化,最终实现建立健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与体制的终极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从理论认知出发,使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入的理解,加强公民个人品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修养,并完善相关体系制度,从而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论纲[J].邱仁富,李梁.党政研究.2015(01)

[2]论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切入点与维度[J].曾令辉.思想教育研究.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