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后高灌注综合症的原因及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后高灌注综合症的原因及防治

王宁宁1黄捷1吴倩2任毅3

(1沧州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河北沧州061000)

(2沧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北沧州061000)

(3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后高灌注综合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其中发生高灌注综合症8例,将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为主要症状,一过性意识障碍,发生在术后3~4d,2例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发生在术后1~2d,1例视物不清,术后2的发生,均发生在血压升高期。经颅多普勒显示:4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高术后明显增高,3例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快,经治疗血流速度降至正常水平。8例患者预后:1例患者发生大面积脑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例预后良好。NIHSS评分:2±3.5,mRS评分:1±2.1。结论:高灌注综合症是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并发症,在术前评估、术中、术后积极治疗、控制血压等方面是有效防治的关键。

【关键词】缩窄;病理性;脑动脉;支架;高灌注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8-0165-02

颅内动脉狭窄是指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C2~C7段等动脉的狭窄,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支架治疗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一种治疗手段。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会并发高灌注综合征,高灌注综合征易引起脑水肿、脑出血,是引起病人死亡、致残的重要原因[2]。如何防治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后高灌注综合症是提高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成功率的主要措施。本文对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后高灌注综合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1.材料

1.1入组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其中发生高灌注综合症8例。男5例,女3例,年龄61~78岁,平均65岁。均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3例,合并冠心病2例。

纳入标准:

①符合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并行支架成形术治疗[3]。

②符合高灌注综合症的诊断[4]。

排除标准:

①新发的脑缺血、颈动脉闭塞疾病。

②因服药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高灌注症状。

1.2治疗方法[5-6]

1.2.1术前治疗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血糖,术前一周口服阿司匹林0.1/d、氢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mg/d等药物,术前泵入尼莫地平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1.2.2支架成形术3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先行球囊扩张,再植入支架(7/10mm×40mm锥形自膨式支架ev3公司,美国),残余狭窄15%~25%。2例椎动脉狭窄患者、2例基底动脉、1大脑中动脉分别给予球囊扩张并置入Apollo支架。

1.2.3术后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降糖、降压、稳定斑块、营养神经等治疗。

1.2.4发生高灌注综合症的处理及预后经确诊后,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镇静、静滴乌拉地尔降压、加压静滴甘露醇脱水等处理。

预后指标[7]: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衡量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NIHSS≤2,mRS≤1表示病人良好预后。

1.3统计方法

对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8例高灌注综合症患者的基本情况

共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0例,其中发生高灌注综合症8例,发生率为8%。4例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为主要症状,一过性意识障碍,发生在术后3~4d,2例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发生在术后1~2d,1例视物不清,术后2的发生,均发生在血压升高期。经颅多普勒显示:4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高术后明显增高,3例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快,经治疗血流速度降至正常水平。

2.28例患者预后

1例患者发生大面积脑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例预后良好。NIHSS评分:2±3.5,mRS评分:1±2.1。

3.讨论

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主要手段。高灌注综合症是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在5%左右[8],本研究发病率8%,不积极干预会引起脑水肿、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8例病人1例发生脑出血,经治疗无效死亡。高灌注综合症的发生机制[9-10]与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及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有关。本研究高灌注综合症均发生在血压增高时,因此认为支架治疗引起了压力感受器的损伤,血压增高时,发生高灌注综合症。研究表明[11]:高灌注综合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龄、脑血流储备下降、微血管病变等,在术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术中应用高剂量的卤代烃挥发性麻醉药物。术后给予过量的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因此在高灌注综合症防治中应该注意:①控制血压,术后血压的控制是预防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后高灌注综合症最有效的措施。②在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时,充分考虑到患者年龄因素。③注意术前风险的评估。④注意术中、术后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邓晓,石胜良,程道宾,等.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09(7):666-669.

[2]倪贵华,田向阳,赵卫东,等.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2010,27(2):179-180.

[3]刘海平,朱辉.多普勒技术检测药物与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疗效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9):778-782.

[4]张繁荣.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04-105.

[5]孙奉辉,陈新平,杜志华,等.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8):744-748.

[6]刘乃彦.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81-83.

[7]GuoYL,ZhangZP,ZhangGS,etal.EvaluationofmeandiffusionandkurtosisMRImismatchinsubacuteischemicstroke:comparisonwithNIHSSscore.[J].BrainResearch,2016,1644:231-239

[8]翟其金,赵颖,田作蓉,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处理[J].临床荟萃,2014(5):524-527.

[9]武强,王涛,窦长武,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患者脑高灌注综合征发生机制及防治[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2,2(3):31-32.

[10]万鸿平,邓小容,杜敏,等.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的疗效评估[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21):52-53.

[11]张尧,李永坤,蔡乾昆,等.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