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 2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王选春

火箭军工程大学

引言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同时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手段。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的服务水平、科研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下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高校的信息安全受到了威胁,这需要高校从多方面努力改进,实现高校信息化的长久发展。

1高校网络安全现状

当前,网络在高校中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为其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并且高校网络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使高校逐渐朝着现代化、先进化方向发展。但是网络安全问题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甚至是影响其正常发展。其中,黑客攻击是比较严重的,对校园网络系统造成了破坏,而且还容易盗取校园的重要资源,使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不利于高校健康稳定发展。另外,病毒的侵染也十分严重,不仅对相关数据安全性造成了威胁,而且还容易使网络系统瘫痪,给高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高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安全问题

2.1外部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问题

第一,计算机病毒入侵造成高校信息网络的破坏。计算机病毒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对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漏洞的利用而编写的程序,将该程序植入计算机网络中便能够破坏数据库信息。计算机病毒具有自我复制性,在一定条件下会进行自我传播。同时计算机病毒还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难以被识别。第二,黑客对高校信息网络的攻击。黑客对网络的攻击是通过互联网中存在的漏洞来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的攻击,这种攻击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攻击是黑客有针对性的窃取、损害某些信息;间接攻击包含拒绝服务、信息追踪、窃听等,会造成信息数据的伪造篡改等问题。第三,垃圾邮件造成高校信息网络的堵塞瘫痪。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校园的服务器向广大师生传送垃圾邮件,这样便会造成网速的过分占用,严重了会使校园网络堵塞瘫痪,从而造成高校信息的泄露。另外,收发邮件需要利用不同的路由器,一些不法分子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窃取邮件。第四,恶意软件对高校信息网络安全形成漏洞,高校师生在校园网络中可能会在网页浏览中被迫下载安装一些不良插件、含有广告的软件等,给他人的入侵制造了可乘之机。

2.2内部因素导致的信息安全问题

第一,高校对校园信息网络的内部管理水平较低,虽然很多高校意识到对信息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但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了管理上的漏洞,造成高校信息网络存在较严重的风险。第二,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很多师生以及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工作认识不正确,对于高校的信息资源缺乏保护意识,给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造成威胁。第三,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资金的支持,也会造成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3.1防火墙技术

在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中,防火墙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在校园网络安全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技术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高高校网络的安全性,主要是因为它自身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不仅具有一定的抗打击能力,而且还能够在某种条件下,抵抗外部环境诱惑,所以防火墙技术通常被应用在校园网和外部网之间,这样就可以对外部网络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检测,同时也能够防止内部资料被盗取,对不良信息进行阻止。在高校网络使用中,通过安装防火墙,可以阻止黑客进入,对不法人员强制进入电脑进行了限制,进而为校园网的运行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了校园网的安全性。另外,防火墙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内部人员对外部网络的探访能力,这样又进一步加强了校园网络的安全建设,大大降低了网络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因此,在高校网络维护中,必须要对防护墙技术加以运用,对相关网络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预防信息泄露,促使网络正常运行,

保证校园信息安全。

3.2运用防范计算机病毒技术

近年来,虽然网络技术不断成熟,在高校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也使其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计算机病毒越来越严重,不仅要种类多种多样,而且传播速度也极快,影响范围广,这就给校园网络维护增加了难度。基于这种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计算机病毒防御系统,对防范计算机病毒技术进行充分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有效确保高校网络安全。为了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正确的防御,相关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对计算机病毒知识进行了解,并且对电脑进行定期的检查,当病毒侵入后,需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判断,并且及时解决,以便防止病毒大范围的扩散,进而降低不利影响。同时,还要对防病毒技术进行充分的掌握,该技术主要分为三部分:(1)病毒清除技术;(2)病毒检测技术;(3)病毒预防技术。在校园网络运行中:(1)运用的是病毒预防技术,针对网络进行定期的检测,为网络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大大降低病毒出现的概率。(2)当发现计算机病毒时,需要充分发挥病毒检测技术作用,主要是对病毒特点、类型、传播形式进行分析,以便为病毒的清除提供科学依据。(3)需要合理使用病毒清除技术,与病毒作斗争,将病毒彻底铲除,保证校园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3.3数据加密技术

在高校网络运行中,有很多信息数据是十分重要的,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防止信息泄露、盗取等不良现象发生,必须要对数据加密技术进行合理的应用。该技术主要是对信息具体内容进行处理或者更改数据原始编码,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对其进行保护,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防止学生个人信息泄露,而且还能避免外部对校园信息的攻击,对其网络安全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通过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多种形式对校园网络进行维护的。其中,节点加密主要是指在信息的节点处进行加密处理的,这样在相关信息或者数据传输过程中,会防止外部人员截取信息,有效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链路加密主要是在物理层面之前进行加密设置,也就是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接收处进行加密。端到端加密不仅会对内部信息端进行加密,而且也会合理加密外界网络端,确保信息在一种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传输,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网络安全问题出现。

结束语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久工程,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也要与时俱进,面对层出不穷的信息安全隐患,要从信息安全技术升级更新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日臻完善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保障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赖彦斌.试论我国高校网络信息员队伍的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1):29-31.

[2]曹金静,王东盈,马叶革.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4,33(23):218-219.

[3]刘小平.浅谈网络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4(0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