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

/ 1

浅谈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

白广红1李辉2马骏2

1.平阴县孝直骨科医院山东济南250402;

2.平阴县中医医院山东济南250400

【摘要】急诊科是接诊急诊病人、抢救危重病人生命的重要科室。把好护理安全关,是衡量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护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为使急诊护理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避免或减少护理纠纷,现结合我基层医院急诊科多年工作实践,针对护理不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

急诊科是专门为重症急症病人进行检查和抢救所设置的科室,所以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无疑是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急诊病人具有的特殊性(突发性、危机性、复杂性等),对急诊课护理工作的要求就更严更高,护理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乎病人的生命安全,下面主要针对急诊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下分析,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措施。

一、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1.护理人员搭配失衡:由于急诊科是一个高风险,工作量大,工资较低的科室,所以急诊科的护理人员存在年轻化的现象,年纪大的护士基本没有精力和体力适应急诊工作,年轻护士存在应急能力低、法律知识缺乏、安全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理各项规章制度掌握不牢固等现象,在抢救病人时有可能影响到抢救效果。

2.导诊护士缺乏专业训练:她们大多护理经验积累不足,导诊不够准确,工作时出现麻痹松懈。在运送患者入科途中,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够仔细,患者病痛折磨和家属的心情焦急,易发生护患关系冲突等现象。

3.护士责任心不够强:工作中未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由于输液室患者周转快,擅自调换座位,而护士未认真查对,易导致打错针、接错液体或液体漏输;不注意巡视病人,未及时发现液体外渗、输液反应等现象。

4.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不扎实,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抢救技术不熟练,急救药品使用不及时,病情观察不仔细;医生不在场时,护士没能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态度不好易给患者造成心理伤害。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常易忽略对留院观察患者的病情观察,存在护理记录不认真或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等现象。

5、抢救仪器物品不到位:因极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没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且没有定期检查维护而发生故障,(如吸引器吸引无力、洗胃机进水故障、监护仪显示故障等)。从而延误抢救时间。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2.1组织全科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依法施护的观念。加强急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掌握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苦练基本功,定期进行理论操作、应急能力的考核。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规范、法宝,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将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患者提供安全护理。另外,医院应该体谅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相应提高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对工作质量高,专业知识强的护理人员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2.2加强导诊人员的严格管理及相应的专业培训,提高导诊护士的责任感,使其具备较强的急诊意识,对就诊患者按轻、缓、急、重预检分诊,对危重患者先护送入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做紧急处理,协助诊室的医护人员搬运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每位导诊人员应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热情服务,主动迎接患者,沉着冷静,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快速有效的救治。树立“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3加强学习,认真执行“三查九对”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输液工作中,认真填写输液卡和输液记录单,密切观察输液患者的病情变化,多巡视,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带领护士认真学习输液反应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处理措施等。抢救过程中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并保留空的药液安瓿,抢救结束后核对补记。

2.4加强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急救技术水平,患者到达科室后积极组织护理人员抢救,制定完善的护理抢救计划,逐条落实。健全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使护士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章可循。常年不懈地对护士进行心肺复苏、中毒抢救、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心电监护、留置针穿刺、复合伤处理等专科技术的培训和考核。对留院观察患者要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密切观察其病情,及时准确地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做到忙而不乱。

2.5认真做好抢救仪器设备的交接与管理工作,确保急救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100%。各种急救药品、物品、设备到位,时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抢救仪器设备的管理,要做到责任到人。

三、体会

护理安全管理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可以综合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不安全护理不仅极易造成护理差错、发生护患纠纷,给医院的形象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作为护理管理者,要努力学习人文知识,身体力行,实施人性化管理,主动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多深入实际、多实践积累、多思考创新,以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