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读者意识建立读者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培养读者意识建立读者群

洪兴华

洪兴华

(青岛二中,山东青岛266061)

在作文课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文章给别人阅读,却又愿意阅读其他同学的作文。

其原因是多样的:认为自己写得不好而不愿给别人读;怕自己的文章受到别人的批评、指摘甚至是嘲笑。总而言之,作为文章的作者,学生面对自己的作品持有一种保守和消极的态度,这种态度又直接影响作文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同时,学生也有借鉴别人作文以提升自己作文水平的要求。作品要在读者的阅读与评价中才能获得生命并延续下去。一种开放的写作态度,会使作者取长补短、精益求精,完善自己的作品,提高写作水平。宋人彭乘《墨客挥犀》记载:“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白居易此举便是检验自己的诗作是否通俗易懂,以赢得更多的读者。中学生写作也要重视读者,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写作。

作文必然有写给谁看的问题,学生作文的读者是谁呢?当他作文时,读者是自己;当作文上交批改时,读者是老师;除此之外,还有可能是同学、家长。大部分学生作文的读者都限定在这个范围之内。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成为除作者之外的唯一读者。教师面对一两个班级的作文,很难做到个别的细致辅导,评价也往往流于空泛,如中心如何、结构如何等,反馈也不及时,不能完全起到应有的作用。

读者范围太小,得不到大范围的关注,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让学生勇敢地展示作品,建立读者群,通过反馈提高写作水平,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这个问题已得到关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写作有这样的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有这样的表述: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确立为读者创作的读者意识是建立读者群的前提条件。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尧斯认为,只有阅读才能赋予作品以现实的生命。因此,相对于日记等“私人写作”领域的作品,作文这种“公共写作”领域内的作品就必须面对读者,接受读者的阅读和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这种意识,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获得读者的理解、认同。

有了读者意识,如何建立读者群呢?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式:

1.大范围展读文章。这种方式为很多老师在讲评作文时所采用。此时,全部听众就成为“读者”。但这种形式并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读者群,因为读者是被动的,没有选择阅读篇目的自由,且不能保证充分的评价自由。

2.利用手抄报、壁报等形式展示作品。把学生的文章采取同题作文、个人专栏等多种形式挂置、张贴在方便阅读的地方,如学校走廊或教室的墙壁上,在一个周期内,教师、学生可随时阅读,全班乃至全校的师生都可以成为文章的读者。文章底部可留部分空白,用以做点评之用;或者用小贴士等把阅读者的评价跟帖在文章之后。这种形式方便、简单,便于收集。

3.利用网络媒体展示作品。网络媒体的普及为大范围建立读者群提供了可能。最好的方式是建立个人博客,无论是课堂作文还是课下练笔,都可以文字或照片的形式发表在博客中,共浏览的人阅读、评价。读者数量有多少,看看浏览记录就可以知道,更加直观。要吸引更多的读者,学生必然要求自己认真写作,不断提高水平。要获得更多反馈,自己就要勇于推介。推介的方法常见的有建立班级成员的链接,或者用微博相互关注,发送文章的简要信息与链接。博客的最大好处是读者面更广,读者群更易稳定和扩大,反馈不受时间限制,更加及时。博客要有人气,就需作者心怀读者,按时更新,加强写作,促进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态度的良性发展。

4.特定的作品主动呈送给特定读者。对于部分特定的作品,如写人的文章,作品一旦形成,除了展示之外,最好呈送给相关的人阅读,听取他们的意见。曾经在家长会上读过学生笔下的妈妈,妈妈当时就感动得热泪盈眶,也重新认识了处在叛逆期的儿子。

以上几种方式中,利用手抄报、壁报等形式展示作品来吸引读者,从而建立读者群的方式为最优。学生建立读者群,最终目的是及时获得评价反馈,交流切磋。手抄报、壁报受物质条件限制较小,容易操作;利用网络媒体建立读者群是一种趋势,但限制也较多,特别是受社会观念影响,不容易普及,学生可在节假日期间采用这种方式。

建立读者群也改变了传统作文的评价方式,一篇作文,由全班学生以及更多的读者参与阅读评价,通过评价,教师也可知道学生的写作爱好、知道他们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既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写作文,又可以引导学生如何评判作文。学生也必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创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