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实施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实施策略

张林

张林巴中市恩阳区九镇乡中心小学636074

【摘要】按照现实教育所表现的情况,体育教学当中需要引进分层分类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体阐述了体育教学当中分层教育方法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1-115-01

分层分类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依据身体素质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并制定出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案,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潜能。分层分类教学考虑兴趣爱好,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养素质高、身体好的精英。

1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对中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中学体育教学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因此不断优化中学体育教学的展开,是中学体育老师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根据中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和运动需求,有针对性的划分不同层次,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中学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不断的合作竞争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2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但在现阶段仍有很大一部分初中体育教学没有创新,保持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上讲解体育课教学的要点和技巧。然后让初中生再练习。未考虑初中生的体育能力和需求是不同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并且会导致一些初中生不能满足自己的体育需求,而一些初中生则不能完成教学内容,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目标。

2.2教学理念陈旧

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未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未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全部课程时间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后面听,课程较为枯燥。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重视,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要转变思想,把新课改的内容研究透彻,全新创设课程,让学生变成教学主体。

2.3教学评价不具体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语言过于简单,只能给学生传达对与错的信号,不能让学生了解自身错在哪里,应如何改进和提高,这不利发现学生的潜能。学生在体育学习时多是肢体动作,仅用语言是无法判断自身对错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即时评价时要具体讲解,必要时还应示范标准动作,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初中体育分层分类教学实施策略

3.1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分类

为了分层教学可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更高效的展开,首先就要求体育老师在对学生分层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不同中学生的体质强弱,以及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接受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也就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之前,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等方式,熟练掌握每一位学生的运动爱好和需求量,便于在分组的时候最大限度上满足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部分中学生喜欢篮球运动,部分中学生喜欢长跑运动,还有部分中学生喜欢跳高运动,这时候就需要体育老师,结合中学生这些兴趣爱好进行分层,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展开不同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跟中学生勤沟通,便于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调整指导,更进一步倡导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2教学分层分类

教学分层分类是体育教学的核心。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体能素质制定不同的达标线。这样既能使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提升,又能使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建立自信,树立自己的目标,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地。如在学习初中的三级跳远时,就应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和分类达标。对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只要求学生能明白运动的道理,做出相应的动作即可。对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要求他们有效地完成动作,做好每一个分解动作。对于运动天赋突出的学生,教师应对其进行严格要求,不仅要做好动作,还要达到一定高度和距离。对待不同组别的学生要求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领悟能力也普遍较高,教师只需适当指点,学生即可自己完成练习。但对于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对其言传身教,多次进行示范动作讲解。因材施教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体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3.3合理评价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定期对每个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这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评判的基础。教师的评价方式需要脱离传统模式,学生应该按照层次标准进行合理的评价。这样,学生就能够准确地反映学习效果,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如果学生有良好的体育基础,那么可以提出新的要求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如果学生的体育能力,反应能力一般,需要先肯定他们的努力是有效果的,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好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他们得到发展的同时,还能给他们带来对自身能力信心;而对于能力较为差的学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及时开导他们并给适合他们的课程,时不时诱导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恢复对自身的自信,以此获得成功。例如在进行体操的练习时,学习能力好,协调能力好的学生,则给他们新的目标,较差一点的学生,让他们扎实学习过的内容,学习能力不太好的,教师需要另外教导和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按着这样的教学方式后,各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认清自身的素质,并能体会到学习锻炼的乐趣,学生在无形之中也会变得独立自信,对学生未来有着极好的发展。

总之,分层分类教学作为众多教学策略的一种,需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实质是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应掌握班分层分类策略,在具体实践中灵活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军.论初中体育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3):42.

[2]王龙龙.体育分层分类教学实施价值及有效策略[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7,23(03):62-64.

[3]高国和.论体育分层分类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