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心态,孩子好成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家长好心态,孩子好成绩

李红英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山东邹平256200)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286-02

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是每一名学生读书的直接目标。“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愿望。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很多,除了老师、学生的因素外,家长的作用也至关重要。这一点却常常被家长所忽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指出:“家长也是教育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孩子的终生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对待事物的态度,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李镇西从教20多年,他的学生中有不少出类拔萃者,但他从来不在任何场合说自己如何如何“培养”了许多“人才”,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对于学生来讲,其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及勤奋。

1.家长是如何影响孩子的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是指家长能对孩子的功课辅导多少,而是指家长对待事物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辅导不了孩子,因而把孩子的成绩全部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其实,孩子成绩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其智商的高低,更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高考不仅是对知识的考察,更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必胜的信心、坚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善于协作的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成绩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印度有句著名的谚语: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1.1家长对待事物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目光像永不休息的雷达,不停地注视着大人的言谈举止,模仿着大人的习惯行为。”乐观、开朗、自信的父母时时刻刻都在向孩子传递一种积极信息:生活是多么美好!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积极的努力,都能克服!在家长的熏陶下,孩子的脸上也会时刻挂着自信的微笑。相反,如果家长整天愁眉苦脸,不停地抱怨,孩子的脸上怎么会有笑容?孩子怎会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你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做什么样的人。

1.2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无论多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人,亲子关系应是平等的。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对孩子的尊重,才能谈家庭教育的民主,才有可能做到赏识孩子。父母都希望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出类拔萃。这一切的真正实现,首先源于父母能否真正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孩子从小自己做主,参与的活动较多,所以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锻炼各种能力。在尊重和赏识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比较自信和乐观。相反,有些家长总以孩子小、阅历浅为由,事事为孩子包办,事事替孩子选择,其结果不是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就是更加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

1.3家长对待孩子成绩的态度直接影响其成绩的好坏

幼儿园阶段,家长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但是,从小学开始,许多家长开始只关注成绩。中学阶段,成绩简直成了许多家长的晴雨表。孩子考好了,家长心里乐开了花;一旦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晴转多云”——轻则嘴上不说,行动上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重则对孩子大加指责,甚至拳脚相加。家长的这种做法在短期内也许会奏效,孩子的成绩会有所提高。但学习是一种“马拉松式”的比赛,需要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家长总是焦虑或粗暴对待孩子的成绩,不但对其学习毫无意义,甚至会使孩子走向极端,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并不少见。

“好成绩不是打骂出来的!”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过于严格的环境中,孩子的身心总是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即高度焦虑。在高度焦虑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明显下降,考试成绩容易失常。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焦虑水平越高,学习效率越低,成绩则越差。有这样一位家长,因为儿子学习差,他和妻子常常吵架,相互埋怨,还要训斥儿子是“笨蛋”,结果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差,最终落到了全班的最后一名。这位家长想,反正训斥儿子也没有用,不如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接过儿子的考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这回你再也没有什么负担了!”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爸,你是不是有病了?”这位家长说:“没病。你想想,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压呀,你不用再担心别人会超过你,你只要往前跑,就是在进步!”儿子大受启发,一想,对啊,《龟兔赛跑》,乌龟还能跑第一呢!于是,他心里高兴起来,轻松起来。结果,在以后的考试中,成绩一次比一次进步!

由此可见,如果想提高孩子的成绩,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2.家长如何摆正心态

2.1要正确、全面的评价孩子

既要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也要勇于承认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家长不要总是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孩子就是个“天才”,只是努力不够。家长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孩子的缺点,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要改掉缺点,需要孩子持之以恒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宽容和对其优点的赏识。总是对孩子的缺点横加指责永远不可能使孩子进步。家长勇于承认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就意味着家长能够宽容孩子的考试失败,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也意味着孩子的压力不会太大,孩子拥有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

2.2不要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物

有些家长的虚荣心较强,不仅和别人比吃比穿比房子和车子,而且还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相比。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看人家某某,再看看你”,这种话不仅不能激起孩子的学习欲望,反而会引起家长与孩子的对立。有名学生在接受调查时说:“你觉得某某好,怎么不去给她当爸爸?”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物,孩子的学习更不是为了给父母挣回足够的面子,而是为了孩子自己的发展。

2.3要坚信孩子都能成才

只要教育得当,每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能成才。一个人的潜能是很大的,美国一位数学家认为:人的大脑神经元总数在100亿到140亿之间,因此,人一生中大脑可记忆的信息量,相当于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即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容量的3~4倍(这家图书馆的藏书为2000万册)。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证明了这一点。孩子成才的基础就是父母的赏识。父母赏识的眼光,能使孩子创造出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