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脉管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脉管炎

马桂英1吕俊微2

马桂英1吕俊微2

(1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中医科新疆昌吉831100;2新疆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新疆昌吉831100)

【中图分类号】R24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276-02

【摘要】目的观察以中医辨证分型为基础应用中国灸结合中药熏洗疗法对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辨证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80例I、II期TAO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基本治疗均采用抗菌消炎、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微循环,两组患者均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施护。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外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对血脉瘀阻型、寒湿阻络型两种中医证型患者选择不同中药局部熏洗并进行中国灸,疗程2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进步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据中医理论对I、II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效果显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周期性加剧的全身中小动静脉阻塞性疾病,属于中医脱疽范畴。好发于下肢,病变成全血管炎,血栓形成,管腔狭窄,最后导致肢端坏死而致残,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中医护理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唐代孙思邈就是一位十分重视护理的医学家,在当时,就总结出了护理在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方面的重要作用,尤其强调情志护理和饮食护理。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里,全面总结了脱疽的治疗护理经验,是古代医籍中记载“脱疽”护理最全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对我们今天的护理工作仍有指导意义。现将我科对本病的辨证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中,男63例,女17例;年龄20~50岁50例,51~62岁13例;病程10~20年。临床表现:下肢受累者60例,四肢均受累者1例,上肢受累者3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病程最长者20年,以1~5年最多。病症分期[1]:(1)局部缺血期31例,(2)营养障碍期22例,(3)坏死期33例,其中Ⅰ级坏死21例,Ⅱ级坏死8例,Ⅲ级坏死4例(小腿截肢1例)。

中医分型

1.1阴寒凝滞患肢麻木疼痛,局部皮肤苍白,触之冰冷,遇冷加重,得温则减。创面色白或暗红,迟迟不愈。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1.2血络瘀阻患肢或患趾(指)固定性持续疼痛,静止痛明显。患肢皮肤呈紫红、暗红或青紫,下垂时尤明显,皮肤干燥,趾甲增厚,肉萎毛枯。舌质红绛或紫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涩。

1.3湿热下注患肢怕冷疼痛,常为游走性。行走时酸胀、沉重、乏力,下肢可出现条索状肿块或结节,红肿热痛,肢端轻度溃疡或坏疽。患者可伴有头沉身困,脘闷纳呆。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白腻,脉多弦滑或弦数。

1.4热毒炽盛患肢发生溃疡或坏疽,继发严重感染,红紫痛剧,肿势散漫,脓液甚多,有恶臭气味。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全身症状可有高热寒战,烦躁,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绛,舌苔黄腻、黄燥或黑褐苔,脉弦滑洪大或弦细数。

1.5气血两虚患者身体虚弱,面容憔悴萎黄,消瘦无力,皮肤干燥脱屑,趾(指)甲干燥增厚,肌肉萎缩,创口生长缓慢,久不愈合,肉芽灰淡、暗红,脓液清稀。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辩证施护

根据疾病症状的轻重,进行分级常规护理,注意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首先,精神护理,由于血管病的病程长、痛苦大,患者容易失去治疗的信心,所以要多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要有乐观精神,心情要舒畅,生活要有规律,解除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使病情早日治愈。其次,饮食调理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的蛋肉,低脂肪、低热量为宜。预防褥疮要病人长时间卧床,容易形成褥疮。要病人多翻身,患肢要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膝及踝关节,易压部位可用滑石粉按摩或用生理盐水清洁局部,可预防褥疮的发生。最后,服用中药的护理应用中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1)坚持服用中药治疗,不要随意中断,要有信心;(2)服药后一定要观察病情变化和反应,并及时告诉医生。(3)每次服药要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创口的换药每次换药前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然后再涂药膏,注意不要用酒精清洗。现分述如下:

2.1脉络毒热证

护埋要求:①浸洗患肢;②绝对卧床休息,禁止肢体下垂;③防止褥疮发生:此型患者由于疼痛和严重感染存在,往往长期卧床。护埋人员应为患者勤翻身,防止局部长期受压。并给患者配置海绵垫或气垫。

2.2气血两虚证

护理要求:①熏洗;②鼓励患者加强锻炼:早期可做床上活动,患者平卧床上,抬高患股30°~45°,持续1~2分钟。最后做局部的旋内、旋外、屈曲、伸直等运动。根据情况每日可锻炼数次。待体力稍恢复后。即应鼓励患者下床适量活动,但切记不可过量。

2.3血络瘀阻证

护理要求:①患肢的保护与保温患者要避免劳累、撞伤、砸伤及冻伤;②鞋袜要宽松;③要保暖防寒。4.保持患肢清洁卫生,避免刺激损害皮肤。

2.4湿热下注证

护理要求:①加强肢体功能的锻炼坚持适当的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关节的挛缩,肌肉的萎缩;②若患血栓性静脉炎,抬高抬高床脚15cm,局部热敷,压迫刺激腓肠肌,加速回心血量,可减少下肢的肿胀。

2.5阴寒凝滞证

护理要求:①在冬季鞋袜要轻便、柔软、保暖,被褥要舒适暖和;②每天晚上用温水洗脚,不要用过热的水烫洗。③平时还应该注意防潮防湿。

3.讨论

脉管炎是慢性、进行性周围血管疾病,多发生于下肢中、小动静脉,祖国医学称之为“脱疽”“脱骨疽”。临床以下肢麻木、疼痛、发凉、变色、间歇性跛行,继而见出现溃疡、坏疽为特征。患者常抱膝抚足而坐,夜不得眠。常导致患者截肢而致残。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疗效尚难尽如人意,尤其对于患肢缺血性疼痛的缓解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动脉慢性缺血性溃疡和坏疽也导致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患者易产生悲观失落、焦虑烦躁、孤独厌世等心理障碍及起居无常、饮食无节、昼夜睡眠颠倒等不良生活方式,因此针对TAO患者进行辩证施护是必要的。

溃疡和坏疽引起的静息痛,往往导致患者起居无常、睡眠不足和或昼夜颠倒、食少纳差、少动懒言,长期卧床和(或)运动受限引起肌力下降、关节僵硬。故应重视对TAO患者的健康宣传指导,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通过指导患者做脉管炎操,并嘱托家属监督,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进行规律性[3]动锻炼可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炎作用,有利于疼痛缓解和溃疡的愈合,又可防止肢体肌肉的萎缩,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

实践证明,做好脉管炎患者的辩证施护,取得患者的主动合作,对疾病的准确辩证施护,提高了脉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对80例脉管炎患者的观察,辩证施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莫孙淑冰,廖进芬,刘均娥.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技巧,同感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96-398.

[2]侮慧生.人体衰老与延缓衰老研究进展[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3,5(2):120-122.

[3]李英杰,郎森阳.C-反应蛋白与脑卒中监测[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3,5(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