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张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张剑

张剑

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州

摘要:本次研究以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为重点,在分析了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最后结合实例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能够为建筑工程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减少裂缝,提升质量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裂缝

1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大、技术难度高,因而在后期养护工作方面对施工方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因为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大,通常情况下,厚度都在一米以上,这使得大体积混凝土相较于常规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水泥水化现象,致使其更容易出现裂缝,因此,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合理科学的解决水泥的水化反应问题,此外,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对结构的整体性要求比较高。在现代大型公共设施建筑以及高层居民楼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混凝土进行连续、完整的浇注作业,也不预留施工缝隙,才能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质量。

2大体积混凝土的作业要求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作为基础结构埋于地下,承载着建筑的全部荷载,起着非常重要的结构作用,所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大体积混凝土要重点考虑,仔细斟酌。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对不同的施工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施工方法,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对施工质量产生的影响,比如质量比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在完成浇注作业后,因为结构整体比较厚重,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内部的热量散发,使得结构构件的内外温差加大,导致构件被破坏,同时由于内外温差较大,极易产生温度裂缝,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对混凝土构件的内外温差进行控制,使其始终处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同时,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作业,特别是在钢筋的配比和水泥的使用方面,必须满足设计方案,使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强度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

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3.1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平面立面设计,避免界面突变,目的在于减少约束应力。还需要合理的布置分布钢筋,最好是采用直径小、间距密的钢筋,在截面处加强钢筋的分布。最好是能够使用中低强度混凝土以及采用滑动层减少基础的约束。

3.2混凝土配合比与材料

对材料的供应进行优化。在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为保证构件的抗裂性能达标,必须要制定出涉及多个技术方向的协同施工方案,从而使构件的强度能够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为了使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质量可以达到设计标准,要严格挑选施工所需的原材料,确保材料质量达标,并对材料的配比进行优化,在进行材料配比优化时要充分结合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结构要求。在配比优化时,首先要解决的是水泥的选择和供应问题。在对建筑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构建进行施工作业时,选择水泥的类型时要结合混凝土构建的所在位置以及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充分分析混凝土构建的性能指标,从而选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水泥。比如为满足构件在抗裂以及控制温差方面的要求,在进行外层结构水泥挑选时,可以选择中热硅酸盐水泥;内层结构在选择水泥时,要选择低热硅酸盐水泥,以满足在强度方面的要求。在进行水泥挑选时,混凝土构件的性能要求是最重要的考虑方向。其次是确保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高品质混凝土。为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整体性得到有效保障,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构件原材料的质量,保证混凝土构件在原料的计量和质量上不出现误差。同时必须保证混凝土计量设备的准确性,计量设备在使用之前,要对计量设备标准进行校对,在校对工作完成后才能使用计量设备进行混凝土构件称量工作。同时要按照正确的步骤对混凝土进行拌制,在进行拌制过时要避免原料的重复添加,严格控制原料用量,拌制过程要一次完成,在混凝土构建的搅拌时间上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进行混凝土运输时,要做到及时连续输送,尽量避免输送出现间断,此外,不能使用不符标准的混凝土。原料配比设计的最优化。为了更好地攻克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施工作业难题,杜绝不达标的现象发生,保证构件的施工质量,其中原料配比的设计工作是大体积混凝土构件施工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进行原材料配比设计时,要对工程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建筑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的原材料比配设计方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计方式。为了使混凝土能够更好地满足构件的各个部分的设计要求,可以通过合理地减少水泥用量,已通过降低水泥水化反应的目的,以便能够更好的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同时可以通过调整沙子和粉煤灰的用量来满足高强度混凝土构件的标准。

3.3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针对混凝土的浇筑,在开始浇筑之前应该在混凝土泵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确保管内壁湿润,通过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堵管的发生,提高浇筑效果。关于水泥砂浆比例问题,经过总结施工经验可考虑采用1∶2的水泥砂浆。需要注意的是,水泥砂浆最好采取分散布置的方式,但是一旦开始浇筑后就要持续浇筑,中间尽量不要停止。如果因不可抗拒原因需要停止浇筑,其停留时间不能超过20min。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其他混凝土浇筑不同,不能在同一个位置连续布料,而是采用水平移动浇筑甭管的方式移动布料,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冷缝出现,对于散发水化热也有一定积极意义。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出现在厚大的地下室底板,因此针对地下室底板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其浇筑顺序为地下一层墙板→地下室顶板梁下口→地下室顶板。这种浇筑方式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早期裂缝的出现。针对混凝土的养护,应该在浇筑后在混凝土表面铺上一层塑料薄膜,如果是冬季则需要在上面铺上棉毡或者草席,目的在于减少因温度剧烈变化影响混凝土。在进行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工程当时的天气情况,结合工程周边优势采取最佳的保温措施。

3.4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的目的是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自身收缩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通过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施工后浇带应该选择气温低于主体施工时的气温或者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还需要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在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之前,需要使用钢丝刷将砂浆清除,针对外露的钢筋除锈,将松口的受力钢筋、分布钢筋重新绑扎好。针对表面比较光滑的混凝土做好凿毛处理,湿润时间不能少于48小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还需要将混凝土表面残留的水清除。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最好能够在接槎处刷一层素水泥浆,然后再铺设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关于后浇带混凝土的选择,一般是采用微膨胀水泥或无收缩水泥,也可以采用普通混凝土加入相应的微膨胀剂拌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应该与原有结构的混凝土等级要高。目前不仅出现了后浇带法,还出现了跳仓法和、无缝施工法,其优劣势见表1。

结语

面对我国不断发展的建筑事业,其中针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涉及到的技术、设计、管理、施工等多个方面,想要确保其施工质量一定要协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多个参与方实现综合管理、科学组织与合理安排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国起.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门窗,2016,44(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