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张继成主任医师针刺调神思想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名中医张继成主任医师针刺调神思想初探

侯兴明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张继成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卫计委首届技能名师,中医科十大名医,中国针灸学会疼痛专委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慢病管理专委会理事,四川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四川中医药信息学会慢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勤求古训、立足中医辨证,精于中医调神理论,善于以“神”立论而施针刺之法,其针刺调神坚持心脑同治,诊治体系独树一帜。兹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关键词】名中医张继成;针刺调神;思想初探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297-02

1.治病本乎于神

经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张继成主任中医师提出,医者调“神”贯穿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涉及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而不仅仅局限于施针之时;广而言之,任何疾病的治疗都应秉持此理念。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需要会治病的医者,更需要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诊断程序、人格化、综合性服务的“多面手”全科医生。从接诊开始,必须对患者的行业属性、性格特征、疾病概况等各种情况有大致的判断。漫不经心的问诊及查体自然不能完全获取有临床价值的第一手资料,也会为之后正确治疗方案的制定埋下隐患。望而知之者谓之神。神从何来?治病本于神,是一个医生责任心、医德在技术手段上的具体体现。接诊时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治疗时行针运针,手如握虎,势若擒龙,必安神定志,神无营于众物;诊毕,仔细询问患者感受,检查取针是否遗漏以及诊病后的随访,针对患者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等等,各个环节有机统一。如此,使得医患双方都能参与到整个诊疗过程中,改变单纯医生主导治疗的模式,这无疑是对“本乎神”的理论升华和发展。

2.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神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的外在表现。针刺调神应立足中医基础理论,把握心主神、脑为元神之府两个关键环节施针论治。

2.1调心神

《灵枢·大惑论》:“心者,神之舍也。”《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张师指出:因为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针刺调神首重调心神,调治心神是抓住了治疗矛盾的主要方面,临床有事半功倍之效。基于此生理特点,张师临床治疗时强调少阴心经、厥阴心包经的选穴,并常以内关、神门作为调心神之首选。神门、内关,顾名思义,既能固守“神”的物质基础即气血,又把控心经和心包经体内经脉的外传之气,为人体神气出入门户,有宁心安神,补养心气之功。针刺内关、神门,可以通过心主血脉的功能实现对元神的调节作用,实现“心脑同治”。近代研究还发现,大脑额叶、颞叶的损害常常会出现智能障碍、精神障碍类疾病,而针刺内关穴可以增加脑血氧供应,显著增加脑缺血区微血管数目,并且能减少神经细胞的死亡率而激活额叶,而针刺神门主要激活颞叶[1-3]。

在病理状态下,“邪之在于心(心包)者…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灵枢·邪客》)。经曰“主明则下安”。心神既调,则“邪弗能容也”,故临床治病尤其是杂病,应兼顾调治心神,以调“神”提升临床疗效。张介宾《类经》中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统意志,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脏腑百骸,惟所是命”。通过调治心神达到促进五脏六腑功能正常的功效。

病机十九条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张师指出,调神针刺法则和方法不仅仅局限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心理疾患、失眠时采用,在临床治疗痛症以及伴有引起“心神不定”的“疮或者痒”等症状的各种疾病时,也可以辅以调心神、而达到增强临床疗效的目的。

2.2心脑同治,通督醒神

传统头针又称头皮针法,主要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锦囊秘录》曰:“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督脉“上额交于巅、入络脑”,临床上头针多选取督脉穴位作为醒神、调神之主穴。张师根据唐代医家孙思邈对“十三鬼穴”的论述“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精神异常之症,皆可先取大陵(鬼心)、人中(鬼宫)二穴,针之皆效应如神”提出:心脑同治、通督醒脑调神。一是取心经、心包经穴配督脉头面部穴位,如大陵配人中,内关配人中,或者百会配神门,神庭配神门等。二是头针和心经、心包经组合应用。如四神聪配大陵或中冲放血,顶中线配神门等。其中尤其偏好取百会穴。现代研究证实针刺百会能改善血流状态,改善大脑供血,减轻脑水肿,促进智能的恢复,并有良好的抗氧应激和脑的保护作用[4-6],有明显促醒作用,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电针百会穴还能够通过提高Bc1-2基因表达的途径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脑内神经元,进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7]。三是创造性地运用“三联针法”即醒脑开窍针、颞三针和阳明经针刺法结合,扩大其应用,融合通督调神、调心神三法合一,广泛应用于各类神志异常疾病,如中风后神志异常、阿尔茨海默病、眩晕、癔病、失眠、神经性头痛及眼球麻痹等疑难杂症,疗效奇特,又是其强调“心-脑-神”统一、心脑同治的具体临床应用。

2.3开四关

经曰:百病生于气也。“开四关”源于《针灸大成》,即合谷和太冲配对使用,临床多用于调畅气机,两穴一上一下、一气一血、一阴一阳,调整人体阴阳之失调。对神志类疾病,诸如癫痫、癔病、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张师以“开四关”作为调神针刺的“先遣队”,具体治疗强调先针刺合谷、太冲四穴,行补泻手法之后,再施以其他穴位和针法,以此先激发经气,调动体内积极因素,使“气定神归”,达到治病或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闫萍.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针灸治疗中风的贡献[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1-3.

[2]王世军,等.针刺对MCAO大鼠海马CA3区微血管数目及神经元死亡率的影响[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1):59-60.

[3]付平,贾建平,等.电针内关和神门穴对脑功能成像不同影响的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61-62.

[4]LaiXS,HuangY.ComparativestudyontheeffectofBaihui(GV20),Shuigou(GV26)andShenmen(HT7)oncognitionofpatientswithvasculardementia[J],JAcupunctTuinaSci,2005,3(5):20-23.

[5]李忠仁,崔龙,郭志力,等.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损伤的抗氧应激研究[J].针刺研究,2005,30(2):67-71.

[6]WuZT,ClinicalapplicationsofacupiontsBaihui(GV20)andSishencong(Ex-HN1)[J],JAcupunctTuinaSci,2010,8(6):394-396.

[7]王春爱,张丽丽,等.针刺百会、四神聪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的效果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4,27(4):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