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抽血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分析

胡新凯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人民医院230061

摘要:目的:探讨抽血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控制抽血质量的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的125000例抽血检验结果,对其中出现的临床症状不符合和不合格的抽血样本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抽血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结果:我院抽血检验出现问题的共有132例,总的不合格率为1.06%,其中出现抽血质量问题的共有112例,占总不合格抽血样本的84.85%,影响抽血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溶血,在112例当中出现了39例。结论:为了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一定要对抽血检验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溶血等质量问题。

关键词:抽血质量;影响因素;控制策略;分析

在临床诊断中,血液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为医疗人员提供重要诊断支持和依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时确定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1]。但是由于抽血检验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并且抽血的样本类型也比较多,所以抽血检验的质量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抽血检验的结果和临床症状不符合或者是抽血样本不合格,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误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因此,一定要对抽血检验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抽血检验的质量。为了进一步认识影响抽血质量的因素,分析控制抽血质量的措施,本文选取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的125000例抽血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的125000例抽血检验结果,对其中出现的临床症状不符合和不合格的抽血样本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抽血样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

1.2分析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的125000例抽血检验结果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出现的和临床症状不符合和不合格的样本总数统计出来,并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抽血样本进行类型统计,分析影响抽血检验质量的因素。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的研究当中,所有的抽血样本都是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录入,并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软件;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抽血检验样本的不合格率通过分析,我院抽血检验出现问题的共有132例,总的不合格率为1.06%,与临床症状不符和不合格的抽血样本分别为72例和60例,其中出现抽血质量问题的共有112例,占总不合格抽血样本的84.85%。

2.2影响112例抽血质量的因素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抽血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抽血样本出现溶血现象、抽血样本的量较少、患者在饱餐后抽血、加入抗凝剂失误、抽血样本防止的时间过长、在抽取的血清中混入了EDTK-K2、输液中以及同侧采血等,其中对抽血质量影响最为严重的因素即为溶血,有39例。详细的结果请参见表1。

3讨论

血液检查在临床诊断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为医疗人员提供重要诊断支持和依据,但是由于抽血检验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患者的准备、抽血检验的申请、样本的抽取、检验等,这其中有70%以上的流程都不在检验人员的控制范围之内,从而无法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导致抽血检验出现质量问题[3]。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我院抽血检验出现问题的共有132例,总的不合格率为1.06%,与临床症状不符和不合格的抽血样本分别为72例和60例,其中出现抽血质量问题的共有112例,占总不合格抽血样本的84.85%。要想提高抽血检验的质量,一定要认真分析影响抽血检验质量的因素,然后通过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检验人员的密切合作来加强对抽血检验质量的管理和控制[4]。

影响抽血检验治疗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抽血样本出现溶血现象、抽血样本的量较少、患者在饱餐后抽血、加入抗凝剂失误、抽血样本防止的时间过长、在抽取的血清中混入了EDTK-K2、输液中以及同侧采血等,其中对抽血质量影响最为严重的因素即为溶血,有39例。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这几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在对抽血样本进行检验时,如果出现溶血情况,则会干扰多种血液微量元素的测定,如胆固醇等,并且还会影响部分化学反应,导致检验结果出现严重的误差。造成溶血的主要原因是抽血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在抽血时穿刺不顺畅,或者是在混匀血液时用力过猛。另外,在使用离心机对样本进行血清分离时试管破裂。针对这些情况,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一定要特别提高对溶血情况的重视程度,严格按照抽血的规范和检验的规范进行操作,防止出现溶血的情况[5]。

抽血样本量较少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会导致抽血检验的结果不够全面或无法完成检验,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抽血人员进行注意,按照要求抽取样本量。另外,患者在餐后进行抽血对检验的质量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出现误诊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吃饭以后,人血液中的多种元素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有些元素的含量甚至会提高50%,如三酰甘油。因此,在抽血之前一定要询问患者是否为空腹,一般空腹12小时以上为最佳。另外,抽血之前的饮食要尽量清淡,并注意休息。同时对于平时服用药物的患者要暂时停止服用有干扰作用的药物[6]。

对血液检验之前需要在血液中添加抗凝剂,不同的检验项目需要添加不同的抗凝剂,并且添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一旦在加入抗凝剂环节出现错误,将直接影响抽血检验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对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疗人员的职业素质,全面而正确的掌握抗凝剂添加的种类以及比例等相关知识。另外,抽血样本不宜放置时间过长,越早检验结果越可靠,因此,在抽取样本完成之后一定要及时送到检验室进行检验。

在抽取的血清中混入EDTK-K2会导致患者血液中的钙含量明显下降,而钾元素明显升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早进行相关操作时,操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所有的操作都在无菌的条件下完成,并且在对血液进行混匀时,一定要防止采血针蘸到EDTK-K2抗凝剂。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一定要对抽血检验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保证血液检验的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言美云.抽血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3):49-50.

[2]金岚,陈倩,吴慕琳等.门诊抽血室与检验科互动式沟通对标本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138-140.

[3]幸涵,侯凯文,刘建华等.影响医院门诊抽血室工作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探讨[J].西南军医,2014,16(2):236-237.

[4]鲁美茹,米明仁.浅谈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抽血问题[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118.

[5]陈文丽,刘怀平.血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14-215.

[6]陈莉红,秦国柱.门诊抽血信息管理在采血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1,15(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