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考前心理及家长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毕业生考前心理及家长策略

唐烨1金成玉2

唐烨1金成玉2(1、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摘要:在没有别的办法来代替传统的考试以前,各类学校仍用考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仍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本文主要分析家庭教育中要注意的影响因素、毕业生心理状态、家长认知和行为的表现,为广大的考生家长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毕业生;家庭影响;考前心理策略

1家庭影响

家庭教育与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有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1父母的教养方式

专制型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孩子可能会为了避免父母的打骂而认真学习,但有些孩子也可能由此对学习产生恐惧或焦躁,甚至于反抗,使学习成绩反而越来越差。放任、溺爱型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莫不关心,任孩子自由发展。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滋生。民主型家庭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和处罚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学业不良的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是使用专制及放任的教养方式,而正常孩子、优秀学生的父母,更多的是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

1.2家庭的结构是否完整

如果是父母一方亡故、父母离异或长期争吵不休、家庭情绪气氛差。这类家庭的家长往往不仅无法悉心照顾子女,家庭环境也无法使孩子安心学习。曾经接触了几个典型案例:一个成绩很优秀的男孩子一段时间心情极度恶劣,回家就学不进去,原来是父母闹离婚;一个为人冷漠的女孩子过一天算一天,因为父母离异后没人管她,她说她没有学坏,因为心灰意冷,连学坏的心思都没有了。也有的女孩子哭诉:打吧,打吧,离了就好了,就清静了,可以看出孩子的悲痛欲绝、无可奈何。

1.3家庭的经济文化背景与学习环境

家长的学习兴趣与认识,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如,父母虽不识几个大字,却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出好几个大学生;父母都是老师,平时爱看书本,小孩也视书如命;家长不配合学校老师的教育,孩子更是如虎添翼,有恃无恐;同样是贫寒家庭的孩子,对自我评价和自身的作法往往不一样,这在于父母的教育态度、人生观和世界观潜移默化的影响。

1.4父母的期望

期望过高,使孩子产生焦虑,从而产生过强的心理压力,影响他们的学习;也可能使孩子产生一些反抗心理,甚至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如撒谎、逃课等。合理的期望,即“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能激励孩子奋发图强。

2毕业生应试的心理类型

毕业生对社会、生活的体会与感受肤浅,难免没有切实有效地理解升学考试的真正价值,对升学考试常常出现了以下几种不同的心理状态:

2.1无知型

在行动上根本没有考试准备的应有反应,随着考试准备时间的延长,他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虽然自己并不具备应试的能力,也想快点考了算数,以求暂时的心理解脱。这类孩子的父母可能既很闹心又有些无可奈何。

2.2任意型

这一类学生能积极准备应试,但在考上哪一类学校上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没有过高的期望,但如果能一直实实在在地温习功课,心理上也比较平衡,还是能够争取比预料结果更好的临场发挥。

2.3期望型

这一类学生以比平时积极得多的态度投入复习迎考,认真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复习课程,希望考出水平,反映自己学习的真实能力,他们最担心的是突然“失手”。

2.4高期望型

这一类学生将升学考试看成是决定命运的重要时刻,以空前的紧张状态与努力程度来对付这场重要的考试,并希望考试超常发挥。

上述四种状态中任意型学生和期望型学生占多数,无知型学生和高期望型学生要相对少些。

3家长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存在的问题

中华民族是重视子女教育的民族,家长对子女的考试都寄予极大的期望。在这种强烈的期待下,家长的举止就有几种不妥之处:如,总是忧心忡忡,既怕孩子累坏了,又怕孩子稍不努力掉下队来。日子过得紧张、压抑,家里的气氛不由得不自然起来,备战气氛太浓,孩子也好象脾气越来越大;总是怕孩子自信心不足。怕他斗志不强而频繁地说“你能行,你肯定行”,让孩子觉得家长对他真是期望值太高了,可能无形中产生更多的不自信心态;怕孩子压力太大而主动降低了目标:“能考哪算哪,实在不行——也行”,让孩子不仅产生怀疑;发现孩子忽略了某些弱科的复习,或者压根在家长眼里就不算抓紧时间,让孩子心烦意乱,更加怀疑否定自己一直以来的学习、付出,家长是怕孩子着急摸不着头脑,想帮个忙,可是这对期望值型和高期望值型的作用不是很好;急于给孩子找补习班,缺哪补哪,让孩子疲于奔命,还总劝孩子学到多晚都坚持,搞起了疲劳战术;给孩子估分时也盲目乐观,总用一些假设来开脱孩子,容易用凭空假想的“不该这样”来逃避现实,换句话说,这些家长和孩子一样有较强的虚荣心和侥幸心。

3.2家长需要把握的策略

除了准备必要的饭菜,其余时间不要特意陪在家里,弄得家里气氛紧张,如临大敌,孩子也倍感压抑和脆弱;即使留在家里,也不要频繁出入孩子学习的房间,问寒问暖,小心翼翼,让孩子时刻觉得如果考不好怎么对得起父母;饭桌前谈话的内容也不总是围绕着考试、分数,除了孩子学习的事之外,一概不关心。要经常鼓励孩子学会调节,实在累了就转移一下注意力,放松大脑;考生自己的事尽量自己做,尤其是吃饭问题,做好了端到饭桌上,时间和量由他自己掌握,不要不断地让考生有种被动的感觉,要使其时刻有主动性和良好情绪;家庭成员每个人都做自己的事,父母做家务或是看看书。这时他会觉得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他也会觉得心态平稳,自己的奋斗不孤单;失眠问题,其实只要能够保持心平气和,即使考前不能马上睡着也不一定对第二天的考试有很大影响,倒是因为太在意睡眠时间、状态而产生的消极心境对自己的状态有很大的影响;积极暗示,家长可以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有积极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心,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和认可。家长心态平稳、积极,孩子也增长无穷的力量;注意考前的作息、每一科考后的计策,及时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尤其注意家长和孩子都不要盲目对答案、探究考得如何。

不管学校、社会起了什么作用,家庭首先应该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因为它是避风港,能让孩子暂时休息,也鼓舞孩子再次扬帆起航。有部分家长因为自己教育孩子无能为力,而把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这是有风险的也是孤注一掷,因为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参考文献

[1]姚会民.学生要懂心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李永梅.学生考前心理指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1.

[3]格兰·亚历山大.考前冲刺知识在左心理在右[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