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核心素养融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生物学核心素养融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

欧阳矩媛

重庆市万州区外国语学校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落实,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呈现出全新的教育标准。作为一名合格的生物教师,需要意识到实验模块的重要性。并认真分析和思考核心素养内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就实验模块进行教学创新,从而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思维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实验学科素养。

一、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解读

核心素养是素质课改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作为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生物所具有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包括以下四个的层面。即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1]。教师根据上述四个层面,对生物实验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创新教学模式,改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实验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支撑学生自主的、高效的学习实验内容,保证实验教学更加的高效。因此,教师在具体落实实验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核心素养的融入,切实达到高效教学目标。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核心素养融入策略分析

(一)发掘生物文化内涵,培养生命观念

生物既是一门重点的文化课程,更是一门蕴含丰富生命内涵的学科[2]。所以,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活动时,所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具体的实验技巧和现象渗透给给学生,更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科的内涵和本质。这样有助于学生端正实验学习态度,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命观念。因此,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之前,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项目,合理发掘教学素材,整合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之前,对其中所蕴含的生命内涵加深理解。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文化的知识底蕴,也能够为学生更好的参与实验探究,奠定思维基础。比如说,教师在组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搜集与DNA和RNA相关的生物学资料。并联系生活实际,将DNA和RNA在个体肌体中具体形状的表现,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了解实验背后的文化素材,对实验本身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二)构建直观实验情境,培养科学思维

在实验教学领域,生物教师需要侧重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从而切实满足核心素养教学要求。而环境是实现个体思维建设的重要载体,教师需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合理的创建实验情境。通过情境创设,将具体的实验流程、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注意事项,具体呈现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实验学习兴趣,规范实验操作流程,从而为接下来实验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比如说,教师在组织"通过模拟实验探膜的透性"实验教学时,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构建生物膜透性的模型,让学生对模型功能原理加以理解。之后,教师向学生呈现大烧杯、长颈漏斗等实验材料。交代好实验器材的具体操作方法,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生物模型的认知,进行自主创新和操作,制作简易的生物膜,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组织生物探究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演示教学的不良思想[3]。而是顺应改革发展需求,积极组织探究实验,从而满足核心素养教学要求,实现高中生探究能力有效培养。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规范探究活动形式。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处理。通常情况下,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均衡分组。之后,教师合理安排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以组的形式,规范、有序的展开实验探究。比如说,教师在组织"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教学时,则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实验室条件,如利用显微镜、蔗糖溶液、吸水纸等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在小组内部,组员分别负责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操作以及数据记录,从而保证分工更加合理,确保实验探究更加有效。

(四)联系生活拓展实验,培养社会责任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在今后的学习领域,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因此,教师需要联系生活,积极拓展生物实验。让学生可以丰富实验知识储备,增长见识,促使学生在实验拓展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维,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合理的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实验,搜集生活中的实验资料,明确实验课题。结合现实生活中食品中色素的添加,进行材料搜集,并李颖自身所掌握的素材和资料进行实验探究。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核心素养融入的思考

(一)提高实验宽度,丰富实验内容

在今后的实验教学领域,教师为了实现学生实验核心素养有效培养,需要重点提高实验宽度,拓展生物实验覆盖面,从而保证高中阶段的实验课程体系,所包含的实验内容更加丰富。也能够进一步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比如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习的生物知识,就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行实验探究,如植物组织培养。

(二)提高实验深度,加强实验创新

生物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深度的提高,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积极创新实验模块,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将实验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构建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完成之后,深入思考和探究实验背后所蕴含的生物原理,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实验评价,总结教学经验

在核心素养思想导向下,教师需要积极创新实验评价,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实验教学有效反馈与反思。首先,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全过程评价。其次,教师需要创新评价方法,丰富评价主体。合理引入微课视频实现直观性、针对性评价,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识。

结论:综上,在高中教育环境中,生物教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就实验教学进行创新。根据核心素养的四个的要素,合理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实验情境,组织探究实验,联系生活实际。同时,教师为了将核心素养更好的融入到实验教学活动当中,需要不断提高实验宽度、深度,优化实验评价,从而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工作顺利落实。

参考文献:

[1]秦秀雪.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创新实验教学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36(04):22-24.

[2]高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技风,2019(10):51.

[3]吝娜.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信息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