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的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橙色的画

藏佳凤张蕾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三农场美术教师藏佳凤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三农场美术教师张蕾

课标要求与分析:

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欲望。

学习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别的基本知识,描绘事物,表达情感。运用剪贴、折叠、切挖和组合等方法,进行有意图的造型活动。

在绘画作品中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的特征和感受。运用3种以上的方法,创作表达一定意图的立体作品。

教材分析: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橙色的画》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在三年级上册书中已经学习了红色的画已具有了三原色知识基础,为学习本课做好了铺垫。“四年级的色彩冷暖”、“六年级的色彩调和”都是本课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可见《橙色的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在本学期《橙色的画》是学生在学习了三原色的基础上首次学习间色,对于丰富学生的色彩感知充满了可探知性。

学情分析:

优势:本阶段的学生可以对事物的观察、感知和体验进行加工或整合,再通过绘画加以体现。

劣势:初步接触水粉颜料的学生缺少绘画技能和经验,难以把握调色中颜料的量,需要反复练习,以熟悉这一绘画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间色,分析橙色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利用橙色的变化进行绘画表现。

难点:运用不同量的红、黄两种原色,调配出不同倾向的橙色。

教学目标:

1、调配不同橙色的过程中,认识色彩特性。技能:感悟色彩变化,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2、动手实验,认识三间色;通过观察、对比、使学生发现不同橙色;通过分析原因,得出红、黄两色使用的多少不同;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体会丰富的橙色带来的不同美感。

3、学生善于发现生活和艺术生活中的美,并敢于大胆联想、表现、创作,让学生感受色彩世界丰富而美妙的变化,在体验中提高学生对色彩美的感悟。

教具:

教师:课件图片、玻璃杯三个、水粉笔、红黄蓝三种颜料(红黄透明塑胶片)。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水、图画本。

教学流程:

活动一、谈话引入。(预设时间5分钟)

1、师:这节课我将和大家讨论有关色彩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大自然里有无数的色彩,把我们的世界装点地分外美丽,在这么多的色彩中,你比较喜欢什么颜色?并请说说你喜欢的理由?2、问:在成千上万的色彩中,有三种颜色是最最特别,你知道是哪三种颜色吗?(三原色:红黄蓝)同时请学生说说他们特别的原因?

3、师:三原色的特别之处在这三种颜色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出来,而他们却能调配产生其他色彩。揭题《橙色的画》

【点评:课的伊始,和学生一起讨论色彩的知识,感受大自然的色彩缤纷。接着引导学生回忆红黄蓝三原色知识。又提出三原色与其他颜色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其他颜色,在猜想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二、引思质疑。(预设时间5分钟)

老师示范调色:红和黄→橙色

把两种同等量的原色混合在同一个容器中,请孩子们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间色:像这样两种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叫间色。孩子们尝试调配橙色师:请学生也尝试调调橙色,调好后,在纸上画画?同时同桌之间比较,你们调配出来的橙色有区别吗?有什么不同?讨论这是因为什么原因?

反馈:红色多和黄→橙色(偏红)红色和黄多→橙色(偏黄)

师:像这些颜色,它们的“相貌”虽然和橙色有所不同,有的偏红,有的偏黄,但和橙色是有联系的,因此,他们也是“橙色”家庭中的成员。今天我们就请这些橙色朋友帮忙绘画作品。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知道了橙色是由三原色中的两种颜色调出来的,学生动手试调,知道了红、黄能调出橙色,在试调中教师利用学生在师生、生生合作的轻松愉悦氛围中学生很自然地了解橙色与原色的关系。认识橙色和与橙色相关联的其他偏红、偏黄的颜色,同时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活动三、合作探究。(预设时间5分钟)

欣赏感受:1、师:橙色是一种间色,这种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请大家回忆,有哪些物体或场景是橙色的?(桔、橙汁、衣服、晚霞、夜晚的灯光等同时媒体依此出示相关的图)。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橙色有哪些?分别从食物、植物、人物、景色等方面加以引导,启发发散思维。】

2、问:看完这些有关橙色的图片,请孩子们说说橙色带给大家什么感觉?(如孩子们无法一下子说出,出示橙色图片与大海图片比较后说说)(橙色给人温暖、喜悦、明快、热烈、兴奋等)

3、师:正因为橙色具有这样的特性,给人心理上“暖”的感觉,人们把这橙色、红、黄等归为“暖色”。有许多的艺术大师就喜欢用橙色来表现画面,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请大家一起欣赏艺术家笔下的作品。

【点评:用对比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橙色带给大家的感受,为后面教师提出暖色的新知识做好了准备,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活动四、归纳拓展。(预设时间5分钟)

欣赏名家作品:1、出示高加明的农民画《打菜籽》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欣赏,说说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猜猜当时人们的心情?介绍作者、作品特点?

2、出示凡高《向日葵》请同桌讨论这张作品主要表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

【点评欣赏大师作品以橙色为主的两幅画,分析作品特点与表达的感情。让学生感受画面中橙色的美,为创作收集素材,从而更加注重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学生通过反复对比欣赏感受加深对橙色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深化理解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名家作品的欣赏,也能让学生开拓眼界,、提高审美能力。】

活动五、巩固训练。(预设时间20分钟)

利用自己调出的颜色,绘制一幅以橙色为主要颜色的画。

【点评:当学生急于创作时,就进入了创作的最佳状态。教师准备优美的音乐伴学生创作。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构思、构图、涂色。教师力争多动口、少动手,充分展现学生绘画的自主性和富有个性的创作。】

活动六、展示评价,交流经验。(预设时间5分钟)

1、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从内容、色彩等方面介绍)

2、师评

3、学生互评。

【点评:师评、自评、互评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的再欣赏。能使学生从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加深对美的感受。】

活动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预设时间2分钟)

我们除了可以用红+黄调配出橙色这种间色,还可以用红+蓝、蓝+绿等方法调配出更多的间色。你们敢不敢大胆的去尝试呢?用自己调配的各种间色去画出自己想画的画好吗?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调色的乐趣,提高创作的欲望。】

总体点评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整节课的创设中,教师首先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浓浓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自然地融入课堂,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二、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

小学美术学习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给学生单纯地看几张图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对橙色的感受最多停留在明亮上面。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在学校里,家里,电视中,书中的所看所想。找找身边的橙色的东西及场景。学生才非常愿意去回忆,去发现,然后再带领学生观看各种橙色图片,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了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橙色东西和场景就在自己的周围。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便很快能说出自己对橙色的感受,学生的这些体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采用合适的开放式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