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中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生物课中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包建群

(广安市邻水县北城学校邻水638500)

长期以来,整个初中教学受班级授课制精英教学的束缚,教师不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管是备课、授课、作业,还是辅导、考查,甚至评价,均采用“一刀切”、“大锅饭”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使所有的学生成了“模压品”,尤其在农村学校,由于基础美、底子薄,相当部分学生在小学里就“受尽饥荒”或“遗弃”,到初中来更是老年拉破车,越拉越散架,甚至产了弃学念头。而部分优生又长期“吃不饱”,造成“营养不良”,本该是“天才”,结果让我们改造成了庸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都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长乐趣。因此,分层教学是可以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方法。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前提

①了解学生差异,分类建组

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智力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作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用一定时间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将全体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因材施教。学生通过努力,待知识与能力等提高后,教师按下一次的目标来要求学生,让他们在模糊状态下受到激励,树立信心,奋发向上,愉悦发展。

②针对实际,分类要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对差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步子慢一点,跨度小一点,逐步地达到大纲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并给他们适量的拓展题,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课堂教学要分层:

①备课:教学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等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都应有区别的实施,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②上课:采取“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即分(分类自学)→分(分层质疑)→分(分类指导)→分(分类练习)→合(集体讲授)→合(集体归纳总结)。这种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课、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优、中、差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另外,从各类学生听课的神情、解题准确度中搜集反应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度,从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

三、实行分层作业,是学生持续发展的保证

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形式,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堂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拨尖提高题,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高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习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三、实行分层评价,是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为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先天与后天因素有不同差异。如果要全班学生达到优生的标准,就会使中、差生与这一标准之间的差距太大,使他们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如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标准来采用难易程度不同的A、B、C生物试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对应选择。这样,就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与各自的标准差距水平大致相同,使他们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于提前达到标准的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掌握更多的生物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在更高一层面上产生新的需要,新的要求,形成新的目标,并用更高的、具有挑战性来要求他们;对于没有达到相应标准的学生,我们一方面要认同,承认这种现象是正常的,这是学生认识差异和学习情感差异的必然结果;同时要激励他们对照标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制定改进和矫正计划,早日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更高的标准。尽管时间上比其他同学有所延后,但最终的结果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观察到细胞的形状,有的学生不仅能观察到形状,还能指出细胞的结构特点,这就显示出学生观察力上的差距,在给予评价的时候,及时做到给低层次的学生以鼓励,正确指导其继续发现问题,在其发现问题后给予更高层次的评价,这样就使低层次的学生不会原地停留,而是上升一个空间,也就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分层教学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说运用不好方法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分层中应当正视这种兴趣差异、平等地看待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层次安排也没有必要向学生公布,只要做到心中有数,暗中做出安排即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评价,根据学生的变化,适时调整层次的划分,并根据具体情况加强个体教学,要保证学生的生物学兴趣。

总之,能让生物学教师按照学生兴趣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在生物学习和发展,同时又能兼顾个性学生的特殊发展,这是我们今后教学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