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低血糖特殊临床表现的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老年患者低血糖特殊临床表现的护理干预

苟素英

苟素英(阿坝州人民医院内三科624099)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患者低血糖特殊临床表现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根据患者低血糖特殊临床表现实施护理干预,最后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低血糖特殊临床表现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低血糖特殊临床表现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240-02

老年糖尿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并发症较多等特征,大多会伴随低血糖等临床症状,需要采取及时的诊治方法,才能避免脑功能紊乱现象,保护患者神经系统,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老年患者低血糖特殊临床表现的临床效果,在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01月到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72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36例。护理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35±2.57)岁,病程在8个月~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36±1.48)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4±2.89)岁,病程在6个月~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4±1.4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患者低血糖特殊临床表现分析

大多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感染等症状。发病原因包括:药物因素、进食过少、运动量过大、肺部感染以及急性胃肠炎等。患者处于头晕心悸、乏力饥饿等交感神经兴奋状态中,且伴随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等行为,严重患者出现昏迷、无症状的严重情况。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可能包括[1]:胃排空时间延长,药物吸收效果差,肾小球滤过率与分泌功能降低,降糖药长期的蓄积,从而引发低血糖;降糖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合并其他系统疾病以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等。

1.3护理干预

1.3.1全方位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应该掌握各类低血糖反应不同的临床表现,留意患者是否出现无脸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做到及时识别患者病情进展,为抢救低血糖反应患者,争取更多的时间。

1.3.2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应该合理评估患者各方面的资料,结合实际病情,制作一份合理的健康教育路径表。责任护士通过口头讲解、宣传讲座、发放资料、疾病交流、示范性教育、观看录像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耐心介绍治疗与健康教育的目的、必要性,加强患者治疗信心。在健康教育中,指导患者坚持适量运动,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掌握血糖测试技巧,提高患者急救能力,在发生低血糖反应时,第一时间口服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等。

1.3.3预见性护理

在预见性护理干预中,首先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能力、病情识别能力等,针对低血糖发生原因,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大多发生在22:00~04:00的时间阶段,因此,关键是落实自我急救准备措施。护理人员针对实际病情,给予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方法,缓解患者消极情绪,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的防控措施,叮嘱患者要随身携带甜食与病情卡及定期回院复查。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组别(n)心悸乏力昏迷头晕脸色苍白低血糖发生率

(n/%)

护理组(n=36)110103(8.33)*

对照组(n=36)2312311(30.56)

注:*P<0.05,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较高,且症状具有不典型、特殊等特征[2]。因此,需要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才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低血糖症典型表现为[3]: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血浆葡萄糖<2.8mmol/L,用葡萄糖后症状消失较快等。在护理干预中,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观察,采取合适的降糖药治疗,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规范化监测血糖,,从而减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各项检查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4]。通过以上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低血糖临床护理中,根据特殊临床表现,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萍.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对策[J].亚太传统医药,2010,8(11):122-124.

[2]谷楠.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8(24):2237-2238.

[3]MarjanJ.Faber,RuudJ.Bosscher,MarijkeJ.ChinAPaw,etal.EffectsofExerciseProgramsonFallsandMobilityinFrailandPre-FrailOlderAdults:AMulticenter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Archivesof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2006,87(7):885-896.

[4]黎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低血糖症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27):1554-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