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性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肝性脑性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康涛

康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消化科012000)

【摘要】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该综合征常具有潜在的可逆性,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为重要表现。通过对患者科学的治疗护理,可以使患者的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病情好转,转危为安。

【关键词】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昏迷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184-02

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神智、表情、思维及已知的变化,以判断肝昏迷的程度。

A前驱期以行为异常和性格改变为主要表现,可有欣快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哭笑无常,步态失调及扑翼样震颤等。

B昏迷前期已意识障碍和行为失常为主,定向力,理解力差,简单计算和智力动作,言语不清,睡眠时间倒错,可有幻觉,恐惧,狂躁。

C昏迷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常有意识不清,偶可答问。

D昏迷期意识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是对疼觉及不适体位有反应,深昏迷时各种反映消失。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及瞳孔的变化。

2.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血压和呕吐颜色)

3.感染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观察。

4.脑水肿以及肝肾综合征。

治疗

无特效疗法,应采取综合措施,早期识别及时治疗是重肝性脑病预后的关键。

1.去除诱因。

2.减少肠道毒物的合成和吸收,促进有毒物质的清除。

A.清洁肠道,可用25%硫酸镁30-60ml导泻或果糖300-500,加水500ml进行灌肠。

B.降低肠道PH值,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口服乳果糖或乳山梨醇,亦可用乳果糖或小量保留灌肠。

C.益生菌制剂,含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微生态制剂(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可通过调节菌群结构,抑制产氨,产尿素酶细菌的组成。

D.抗菌药物的应用。

3.促进氨代谢,谷氨酸钾,门东氨酸-鸟氨酸,精氨酸。

4.改善氨基酸平衡。

5.拮抗假性神经的药物,氟马配静脉注射。

6.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护理

1.对怀疑有肝性脑病症状的病人(精神错乱,运动异常)严密观察。找出诱因(如消化道出血,感染,大量利尿或放腹水,摄取含氨食物等)以便及时治疗。

2.通知病人家属,并做好病人的生活和安全护理,加床档,烦躁不安的病人应约束四肢。

3.保持病室环境整洁,减少不良刺激。

4.饮食:严禁蛋白质的摄入,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低纳或无纳流食饮食,如面条藕粉等。少量多餐,每日摄入热量低于2000卡路里。但注意禁食蛋白质不宜过久,随病情改善可给予少量的豆浆,牛奶或肉汤,蛋类,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检测血氨,电解质,血气等结果。

5.保持静脉补液通畅,供给足够热量,以减少组织蛋白质分解,遵医嘱给予降氨药,静脉注射氨基酸为主要治疗。输液过程中注意心肺脑等的情况。

6.肝病脑病并发脑水肿甚至脑疝者要严密观察,双瞳孔及生命体征等的变化,并保证能在一定时间内给足够高渗透降颅压治疗,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7.认真记录护理及24小时出入量,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8.协助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缓泻剂,以便及时排除肠道内的毒素和有害细菌。

9.协助医生给予导泻或灌肠治疗,注意在灌肠时不能使用碱性液体,可使用盐水或白醋灌肠,保持肠道内PH在6以下,以利于氨的排出。

10.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11.肝性脑病患者输血,应尽量用新鲜血,因为库血含氨随库存时间增加而上升。

12.高热患者行物理降温,以减轻肝损害及保护脑细胞。

13.如有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出血停止后,用生理盐水加适量醋低压灌肠(禁用肥皂水),以减轻氨的形成。

14.应用降氨药物和左旋多巴时应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5.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及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保持大便通畅。

16.加强皮肤护理,有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保持床单干燥,平整,防止压疮发生。

17.备好抢救药品,如三腔两囊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止血,降压,升压药物等,有条件者协助医生做好胃镜下止血准备。

心理护理

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健康宣传

(1)介绍肝病及肝性脑病的相关知识及各种诱发因素。

(2)指导家属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及行为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早期治疗。

(3)指导饮食(过多蛋白质摄入,加重肝脏负担,产生过多的氨)

(4)告知慎用或避免应用的药物(镇静剂催眠药麻醉药)抑制大脑和呼吸中枢

(5)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何进娇.最新消化内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