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性脑病

/ 1

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性脑病

齐少洁

齐少洁(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74-02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明医王清任医林改错活血化瘀的代表方,是一个应用广泛、疗效可靠,为后世所推荐的活血化瘀剂,笔者师古人之法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均取的满意的效果,尤其是治疗外伤性脑病、功效卓著;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脑震荡

患者:刘玉生,男,55岁,农民。

患者于1990年2月因外伤所致脑震荡经西药治疗1月效果不明显,求治于中医。

初诊:头晕头疼、恶心欲吐、心悸心烦、失眠、夜梦多、食欲不振、口干苦不欲水、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2g,赤芍12g,柴胡12g,桔梗9g,怀牛夕12g,枳壳9g,甘草6g,白芷9g,服药5剂,诸症大减,头晕头疼好转,心悸、心烦尚可,睡眠好,效不更方,仍用原方15剂后全愈。

2脑挫裂伤

患者:刘明福,男,42岁,教员。

患者于1989年7月因车祸而头部外伤,当时急诊住本医院外科,诊断为脑挫裂伤,病情稳定后去内蒙附院做CT,诊断为双额顶积液,硬脑膜下积液,因不能手术,建议回当地医院保守治疗,用西药1余月,病情不见好转,故转中医科住院治疗。

初诊:患者神志清楚,但不能讲话,口眼向左侧歪斜,左侧颜面麻木,左侧肢体瘫痪、吃饭时有呛咳感、大便干、小便黄、舌质暗、舌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2g,枳壳9g,甘草6g,柴胡9g,赤芍15g,桔梗9g,怀牛夕15g,鸡血藤30g,服药6剂患者能讲话,但咬字不清,左下肢可以在床上屈伸,左上肢可以水平移动,但手指肢趾不能活动,效不更方,服药16剂,仍可原方加菖蒲12g,桑枝12g,患者讲话时语言流利,咬字清楚,上肢可以活动,可抬高至肩,下肢可下床扶拐走路,但自感僵硬,手指肢趾可以随意活动,口眼不歪,自觉颜面麻木,仍用该方调理服药50剂病人语言流利,口眼不歪斜,颜面麻木尚可,上肢下肢活动自如,但仍感僵硬,上肢仍感无力,可下床行走,因经济困难,病人出院回家休养,随访如同出院时症情。

3脑挫裂伤术后

患者:郭庭占,男,44岁,农民。

患者于1988年11月因车祸头部外伤,行开颅术后二十天转中医治疗。

初诊:患者神志不清、昏不识人、哭笑无常、语无伦次、二便不能自控、左上肢无意识乱动、左下肢不能屈伸、食欲尚可、睡眠好、舌质紫暗舌苔薄黄、脉弦滑。

处方:当归15g,赤芍30g,桃仁20g,红花20g,川芎5g,枳壳12g,甘草6g,柴胡10g,桔梗12g,怀牛夕20g,生地12g,菖蒲12g。服药30剂患者神志清楚,能与人交谈,左上肢能随意活动,左下肢屈伸自如,但不能行走,效不更方仍用原方加鸡血藤20g,丹参15g,桑枝15g,服药90剂,患者神志清楚、能与人正常交谈,左上肢活动自如,左下肢能下床扶拐行走。仍用原方治疗7个月患者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左上肢活动自如,左下肢可行走,但自觉僵硬,步态不稳,因经济困难故出院回家休养,随访至今病情同出院时相同。

4脑外伤后失语

患者:许建兵,男,20岁,农民。

患者于1988年1月因车祸颅脑外伤,行开颅术后三月病人神志清,肢体活动自如,但却失语不会讲话,用西药无效故转中医科诊治。

初诊:神志清楚、肢体活动自如,失语不能发音,食欲佳、睡眠好、小便黄,大便不干,舌质暗、舌苔白腻、脉弦细。

处方:当归15g,赤芍15g,红花15g,枳壳12g,川芎9g,柴胡10g,桔梗10g,桃仁15g,怀牛夕12g,生地12g,菖蒲12g,甘草6g。服药4剂患者能发音。效不更方,仍用原方15剂患者可数数,但咬字不清、语言不能连贯,仍用上方90剂后能与人交谈、咬字清楚、语言流利,三个月病人痊愈出院。

5体会

外伤性脑病是一种因头部受外来打击引起的颅内水肿、血肿、肿胀而压迫脑组织,压迫神精系统引起的意识障碍,肢体废用,语言不利。而祖国医学则认为是由于外伤使脑部气血郁阻不通,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痰气血阻于络道,气血上逆,蒙蔽清窍,使脑不聪,肢不用,言不行。而血府逐瘀汤有活血化瘀,推陈至新之功,可使淤血去而新血生、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去祛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有去瘀生新、推陈至新的功效;柴胡、舒肝理气,升清降浊,使气行血通;桔梗开肺气,可载药上行,可使药物上行于脑,直达病位;怀牛夕破瘀血通经络可引瘀血下行;甘草可缓急止疼通百脉而调和诸药,总观全方实为祛瘀生新,活血养血之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