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我国新会计准则特点探析

胡世军(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测控科技公司,湖北武汉4300

作者简介:胡世军,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测控科技公司。

摘要: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财政部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完整,填补了我国会计制度上许多空白,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对我国新会计准则的特点作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会计准则的变革对我国企业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特点;影响

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我国新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并鼓励其它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与施行,标志着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大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贯彻和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和完善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纵观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即趋同国际,顾及国情,涵盖广泛,独立等效。

1趋同国际

我国新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国一系列会计规范和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实现了由利润表观念向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观念的趋同,由非完全制造成本观念向完全制造成本观念的趋同,由纯粹的过去核算观念向过去未来核算观念的趋同。下面以由利润表观念向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观念的趋同展开分析。

利润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通过提供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的数额、构成情况,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盈利增长趋势,从而为其作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我国过去长期沿用的是利润表。

利润表是先收入、费用,后资产、负债,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一切以利润为转移,企业的经营也是从利润出发,改革的成果也是看对利润的影响有多大。在此背景下,企业能否上市,上市后是否退市,考核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也是看实现利润多大。由此,利润表的弊端就显露出来了。一是企业的短期行为严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决策者把目光放在眼前或者近期,一味追求短期或任期内的利润指标,造成企业的后劲乏力。二是企业会计造假严重,许多企业为了利润,利润表往往有很多种,报喜不报忧,报盈不报亏,报虚不报实。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一是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二是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三是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四是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国际会计通用的就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先资产、负债,后收入、费用,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然后据此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可以提高企业资产、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判断企业的固定资产增长率和企业研发新产品资金增长率,这对保证我国企业长期持久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新会计准则摒弃利润表,明确我国企业统一使用资产负债表编制财务报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发布的22项准则和修订的16项准则绝大多数都参照了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并采用了与其基本一致的原则和处理方法。例如新的“所得税”的准则。以往企业一般都会采用应付税款法,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而新准则与国际准则一致,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负债法,确认递延税款。与以往相比,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将与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更为接近,海外投资者和报表使用者容易读懂中国企业的财务报表,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和融资时编制财务报表的成本也将大大减少,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从会计的角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顾及国情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许多内容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趋同,而是在充分考虑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准则。从基本准则的制定就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而不是盲目的国际趋同。我国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取代国际会计准则和美英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来当作我国的概念框架,有鲜明的特色、新意并符合中国的国情。基本准则在我国新会计体系中处于顶尖地位,这种制度安排,就比较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

新准则考虑到了中国经济目前的特点,针对特殊类别交易(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和特定类型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采掘业等)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并保留了一些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包括针对某些政府补助的特殊会计处理和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等。这些顾及中国国情的不同于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新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规定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只能计提,但不可以转回。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既计提又允许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有着明显的区别。这就是顾及中国国情,作这样的规定是为了堵塞有些企业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人为操纵利润的渠道。新会计准则中,一方面尽量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另一方面又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的表达方式还很多。

3涵盖广泛

新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其中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到统驭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准则的准则”,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当出现新的业务,具体会计准则暂未涵盖时,应当按照基本准则所确立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准则按其所规范的内容分为三大类:①各类企业或者绝大多数企业都通用的会计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准则,如固定资产、存货、收入等;②通用的财务报告和披露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关联方披露等;③特殊行业的处理准则,如保险行业、石油天然气、农业等。新会计准则填补了此前的制度空白,规范了“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等重要会计事项。同时新会计准则提出了很多新概念,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股份支付等。衍生金融工具也不再仅仅作为表外披露项目。针对保险行业的“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准则、针对油气开发行业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和针对农业的“生物资产”都将极大地满足这些行业的发展对会计准则的需求。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从范围上讲,涵盖了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从内容上讲,囊括了企业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并对企业制定财务报告也作了明确的界定。

4独立等效

具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部分达到95%。同时,我国的新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前,中国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其中与国际会计准则不一致的表述,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复磋商,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谅解与认同。就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发布之前,中国会计准则理事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就此签署了联合声明。这表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在国际上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通行证”。由此可见,我国的39项新会计准则不仅是有别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会计准则体系,而且与国际会计准则一样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由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具备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独立等效”的特点,这就意味着给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大开了方便之门。我们的企业可以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处理会计业务,编制财务报告,可以聘请国内实力强盛的会计师事务所帮助处理会计报表的转换,我国的企业再也不用担心国际上业内人士读不懂我们的会计报表及财务报告,也不用担心国际上业内人士挑剔我们的财务报告不具法律效力。由于我们采用了我国新会计准则,我国的企业将会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