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哮喘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重症哮喘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

陈志敏白伟

陈志敏白伟(黑龙江省鸡西矿业总医院医疗集团城子河中心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3-0365-02

【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哮喘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8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心理疏导、保持环境安静、低流量吸氧、对症用药、合理饮食等方面的精心护理与健康指导。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或缓解出院,无一例死亡。结论护士必须掌握重症哮喘发作救治的相关知识,争分夺秒,利用娴熟的急救护理技术,配合医生迅速、正确进行急救和护理,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重症哮喘病人临床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全球的社会卫生问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大部分患者在脱离激发因子刺激后,经正规治疗可在短时间内终止哮喘发作,但严重的哮喘病例依然较多。约10%的患者经一般的处理不足以控制症状,病情继续发展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作为呼吸科专科护理人员,临床上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探讨有关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对如何识别危重哮喘,如何对危重哮喘急救和护理,是必须应该掌握的。

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重症哮喘,也称难治性哮喘,指哮喘急性发作持续24小时或以上,经常规治疗症状无法缓解或哮喘呈暴发性发作,发作开始后短时间内进入危重状态者。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28例重症哮喘病人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42岁~76岁,平均59岁。本组病人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组制定的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结果全部患者均治愈或缓解出院,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2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护理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全面细致并具有预见性的观察能够为患者提供宝贵的救治时间。

2.1.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神志和尿量等情况,以掌握病情进展情况。

2.1.2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比如应用茶碱类药物时,注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尤其注意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后的副反应,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局部不良反应,如咽部的念珠球菌感染,声音嘶哑,一般为可逆性。而长期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高血压、液体潴留、体重增加、满月脸、股骨头非化脓性坏死等。

2.1.3了解患者复发哮喘的病因和过敏源,避免诱发因素。

2.1.4密切观察哮喘发作先兆症状,如胸闷鼻咽痒、咳嗽、打喷嚏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刻通知医生,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2.1.5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自发性气胸、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肺不张等并发症或伴发症。

2.2对症护理

采取舒适的体位,让患者取坐位,床上放小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1~3L/min,为避免气道干燥,吸入的氧气应尽量温暖湿润。

促进排痰,痰液黏稠必然影响通气,因此咳嗽咳痰的护理很重要。

2.3一般护理

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流通,尽量避免室内存在有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物质。保持室内空气温暖,防止哮喘患者因对冷空气过敏而导致哮喘发作或加重。室内应备齐必需的药物和抢救设施。有条件尽量安排在重症监护室。

哮喘患者的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饮食过饱、过于油腻都不利于哮喘病宿的控制。要尽量避免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护理人员应善于观察,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了解并找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食物,可以预防哮喘发作。

2.4机械通气的护理

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应用呼吸机的指征。及时准备好气管插管的用物,熟练有序,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悉呼吸机的性能和一般故障的处理,掌握各种参数的意义和调节原则,严密观察机械的运转和病人的全身情况,准确记录呼吸机各参数,尤其是注意病人的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以及对呼吸机报警原因的判断,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发生高压报警,提示气道阻力增加,常见于患者咳嗽、痰液堵塞、激动、烦躁不安或想要交谈,应及时给予安慰使患者情绪稳定,检查原因,作相应处理。

2.5心理护理

这是非常值得强调的一点。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病情相对危重,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且患者通常在监护室进行治疗,远离亲友、陌生的环境,呼吸机的警报声和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等因素,更使病人产生孤独、抑郁、不安全感,害怕及恐惧等心理表现,心理护理在这时更加重要。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灵活应用疏导、解释、鼓励、诱导、示范等心理支持疗法,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可通过表情、手势、书面、语言等形式沟通,鼓励病人表达其痛苦及需求,护士要注意领会患者的求助信号,对于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有利于病人保持平衡的心态。护理人员的仪表、姿态等身体语言无形中也影响病人的情绪,微笑的服务、关切的眼神,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保持从容镇静;有序地抢救,使病人有安全感。了解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特点,对保持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朝琴.28例重症哮喘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全科护理,2010年26期.

[2]黄文娟,陈肇婉,陈楚惠.重症哮喘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