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是后进生转化的沃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3

赏识是后进生转化的沃土

谢培敏

广东化州市文楼第一中学谢培敏

赏识教育,是一种尽量挖掘他人的潜能,并对他人的才能表示认可,鼓励他人,以获得一定的成绩为目标的教育。赏识教育使思想教育切实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赏识与认可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它也是学生取得成就的动机和基础。尤其对后进生更甚。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提倡素质教育以来,我国教育界就积极倡导赏识式的评价。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正面的激励方式,也是比较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正确运用赏识与激励,可以激发积极的精神情感,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上进心和责任感。

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是一棵需要呵护的小树,是花朵,老师就是园丁,不仅要辛勤,更要是一个熟练的技师,懂得根据花草树木各自的生长习性,适时、适料、适量地培土、浇水、施肥,让小树更茁壮地成长,让花朵开得更鲜艳。赏识,不正是给学生最好的培土、浇水、施肥吗?因此,赏识是后进生转化的沃土。

一、用赏识教育激活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赏识是对学生的才能或优点加以重视、表扬并使之强化的一种教育手段。敏锐的观察力是一个优秀教师应有的能力,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和其他心理活动的每一细微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赏识学生的优点是教师的天性,发现学生的长处可以使教师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加以鼓励表扬,一方面对受表扬的学生是一种鼓舞,使他们更加努力;另一方面,对其他的学生也是一种鞭策,使他们迎头赶上。

大部分的后进生均对学习不感兴趣或缺乏积极性,他们或迫于家长压力而上学,或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而做作业,在他们看来,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在赏识教育中,可采用有形鼓励、无声鼓励、相互鼓励三种方法,对后进生的成绩,哪怕是一点点的成绩,不易发现的优点都给予充分肯定,及时鼓励,都能有效激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形鼓励,就是教师应用有形的象征对学生的学习反应做出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例如,对表现有了进步的后进生,哪怕是奖励一支笔或一本作业本,都会使他们感到莫大的鼓舞。

无声鼓励,就是教师用赞许、喜欢、爱抚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反应作出鼓励性的评价,以满足学生附属需要,进而激励其自信心和上进心。体态化的无声鼓励往往比有声鼓励效果更好,如多接近后进生,摸一下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等,都会因其对学生的独特含义而在学生身上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互鼓励,是指教育活动中学生之间的相互评议。如开班会时,教师把某个后进生某些进步方面提出来,请其他学生对此进行评议,同学们对他的进步表示赞许,并用掌声鼓励,为他感到高兴。被评议的学生得到同学的赏识会更有助于自信心、友谊感和愉悦感的引发。

我班刘飞同学原是一位常早退旷课、贪玩、有时上网吧玩通宵的学生,经我多次教育均不见效果,老师和同学都讨厌他。而在一次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有一个卫生死角要清理,我把这项任务交给班上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但他们都因怕脏不愿干。刘飞同学看到后,一声不响地卷起袖子,拿起扫帚、铲子就默默地干起来……我从办公室端来一盆水让他洗手,并递上一包纸巾,然后拍下他的肩膀说:“做得好!”次日班会课上我特意把他的这种热爱劳动的行为提出来让同学们评议,并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从此以后,他的学习态度改变了,上课比以前认真专心了,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成绩一天天进步。

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是愿意在表扬声中前进的,听到赞美的语言,就能焕发出一种巨大的力量。因此,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给后进生以鼓励,要毫不吝啬笑容,及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赏识、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化。

二、用赏识教育激发后进生学习的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的教育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学生的方法。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观察学生,以及怎样把观察到的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学生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

真正有智力障碍的学生是少而又少的,后进生学习成绩低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的:他们当中有的是因为淘气、贪玩而造成成绩不佳,但他们天资聪颖,对新知识掌握后,便记忆牢固;有的是因为家庭教育问题让孩子放任自流;更有的是因为家庭夫妻关系长期紧张或反目离异,给孩子造成烦躁、压抑、扭曲的心境而造成的。他们的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认为自己反正都学不好了,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个坏孩子,从而破罐子破摔,导致在课堂上故意捣乱、自由散漫等现象。

因此,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后进生的言行举止,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活动和学校教育等因素对他们身心成长的影响程度。在教育过程中,根据他们的成长过程及个性特征,结合多方面的有利因素,尽量挖掘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并加以赏识,不断引导学生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向乐趣、志趣递进,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鼓起他们潜在的学习热情。

我班有位女同学谢少桂,成绩较差,在学校虽然不闹事,但每天上课总是无精打采或开小差,有一次她在上课时写信,被我发现了,我“没收”了她的信,下课后“请”她到办公室念给我听。我发现她的文笔细腻,文思敏捷,文字功底很好。又从她的前任班主任口中了解到,她原来是个不错的女孩子,后来由于父母离异,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当时刚好学校组织国庆演讲比赛,我推荐她代表我们班参加比赛,她竟以9.6分的成绩获得全校第二。她得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表扬和鼓励,真正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她的脸上有了笑容。此后,老师、同学们对她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渐渐地她的各科成绩也有了进步,还充满自信地对我说,“明年我一定要考上化一中”。果然,一年后中考,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化一中。

三、用赏识教育唤醒后进生的自信心

自信总被看作是成功的一个秘诀。没有自信,人便失去了成功的基础,就会被自卑和失望的情绪窒息;没有自信,人便不会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和认识,就会产生消极、被动的心理,阻碍其发展。难以想象,一个凡事都自认“我不行”的人会有多大的出息。要让我们的学生今后有出息,首先就要让他们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相信自己,要让这样一种意识在他们心中牢牢地扎根。

教育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证明,大部分的后进生都被老师忽视,被同学歧视,被家长责难,他们在烦恼中成长,在痛苦中学习,他们对自己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他们渴望有人能为他们“拨开云雾,看见青天”,使他们重新证实自身的价值。他们更需要我们教育者的帮助和引导,把自信的种子播入他们的心田,使他们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为今后能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材筑造必由之路。

我任初二(4)班的班主任,该班学生有的有美术等专长,但文化课基础较差,他们只对自己的专长科感兴趣,其它课却吊儿郎当。他们自认为:反正都学不会,花那么多精力为啥?我仔细研究他们的学业档案,发现他们的文化课并不是不可救药,只是各科不平衡而已。于是我精心策划了一个主题班会:优点荟萃,重塑自信。我组织同学进行他人优点集锦,教室的气氛一下子火爆起来,一些平时不太惹人注意的学生被推为主角,他们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等优点让人称赞,还有的学生说他们羡慕某某数学强、某某语文好、某某英语突出等,那些让人称赞、让人羡慕、让人赏识的同学也改变过去那种懒洋洋的神情,马上热情起来,他们的眼神充满自信,洋溢着自豪。我趁热打铁,马上成立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兴趣小组,由学生自己推荐各科成绩好的同学为组长及组员,要求各小组的成员主动去帮助那些偏科的同学,同时也号召偏科的同学向各兴趣小组的同学请教。

从那以后,该班同学重拾了自信心,班中的学习气氛一下好转起来,许多同学下课后都在教室钻研功课。自此,他们成绩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归功于赏识,赏识唤醒了同学们的自信心,自信让他们找回了自我,自信让他们坦然地面对挫折,自信让他们迈上成功之路。后来,这些同学都考上了理想的中学。

四、用赏识教育鼓起后进生的创新欲望

乌申斯基在《劳动的心理教育意义》一文中说:“教师不仅要发展人的理智,传授他一定范围的知识,还应该在他身上燃起对认真劳动的渴望。”

传统的应试教育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他们一旦成绩落后了,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因而越来越差,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后进生。其实这些学生的心灵深处同样存在对知识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对创新的渴求,他们比优秀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和认可。

李生同学在初一时,所有的文化课都开“红灯”,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整天在学校不是打架闹事,就是无故旷课,所有的科任老师都拿他没办法,我多次找他谈话,收效甚微。有一次下课了我见他一个人在教室里画画,我走近一看,发现他画得非常好。我就以此为突破口,试用赏识进行说教:“现在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你喜欢美术,画的画很有特色,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都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如果在这方面发展,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不过无论你干哪一行,都必须要有一些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你应该在发展特长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学些知识,你要证明给人看你并不是落后的学生,你是块会闪光的金子。”后来我让他担任班里的宣传委员,把班上出墙报的任务交给他。从这以后,他上课的态度变了,学习也进步了,每次学校进行墙报评比,我们班总是第一。他的一幅用红米、大米、红豆、绿豆、黑豆和胶水等制作的作品,参加省书画比赛,荣获一等奖和最有创意奖。此后他的学习劲头更高,文化课的成绩不断提高,后来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

五、用赏识教育优化后进生的个性

“以和谐发展为基础,以个性发展为方向”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有健康个性的人,才具有活泼、乐观、开放、民主、进取、创新的品质,走上社会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大器之人。塑造一个优秀的人,关键是培养他的性格,而并非培养他的学问,性格养成比知识学习更为重要,因为,教育最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后进生,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后进生,热心帮助后进生,以教师的言行教育学生,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从后进生的闪光点入手,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开拓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克制、自我实现的能力,注重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优化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心态,扬其所长,补其所短,锐意进取,使其成材。

我班有个叫王小玉的女同学,她性格孤僻,有时会把其他同学的文具藏起来,极少同学愿意和她来往。我认真观察她的言行,研究她的档案,发现她数学较好,就选她为数学科代表,还特别安排她辅导几个对她意见比较大的同学,并做好这几个同学的思想工作,教育他们和她好好相处。半个学期之后,我发现她比以前活泼开朗了,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且每天提早来校,把班里的卫生工具摆放整齐,把讲台擦干净,同学们在数学方面遇到问题,都愿意去找她,和她一起讨论。

实践证明,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挖掘学生的天赋,关注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充分肯定,不断强化,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他们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赏识教育的实质就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即满足学生最渴望的精神需求,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阔他们的思想,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让这棵小树更茁壮地成长,将来成为参天大树,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