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欣赏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生动的欣赏课

孙建宁

孙建宁(莱阳市古柳中心中学山东莱阳265200)

当人懂得美,并能欣赏美的时候,他的心灵就会得到陶冶,他的情操会变得高尚,就会促使他去创造美好的事物。美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可是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很低,明明眼前晃动着许多美丽的景色、美好的事物、高尚的行为,可就是看不到。这是因为他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及审美水平还十分稚嫩,欣赏课就是教我们如何去发现美、认识美。

欣赏课在美术课堂中可谓是司空见惯,但是真正要上好欣赏课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要上好欣赏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特征及代表作品

例如:在七年级,我曾经上过一节中国画欣赏课《欣赏任伯年的画》。课堂上,首先我播放同学搜索来的任伯年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让学生来介绍任伯年的生平。这节课,我选用了任伯年的诸多没骨作品进行细致的欣赏,在欣赏这些优秀作品时,各小组同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仔细观察,感受画中用墨轻重对比,并出示其他中国画作品与之对比。在教师讲授的同时我更注意把其余时间都交给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美术作品的讨论,加深对美术作品的体验,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故事导入

在学生们的心中比起美术来故事更具有影响力,美术作品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情节,利用故事导入欣赏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初二欣赏课上,在讲到齐白石的绘画作品《虾》时我们可以这样讲:早年齐白石卖画,为简便起见,以数量计算,如画青菜瓜果鸡鸭鱼虾,画上有若干,就以若干钱计算。有人要一幅虾子为题材的画。齐白石画完,即以画上有几只虾,照只计算。此人看了画,以菜市场买菜的常例,要求多添一只虾子,齐白石不悦,但还是拿了笔,在画上给他添了只虾。那人看画,发现这只虾画得像是走了样,毫无生气,有点奇怪。

齐白石说:“你要添的这只虾子,是不在价钱以内的,所以替你画了只死虾,算是免费附送。”然后再借机讲授齐白石的《群虾图》,画为齐白石先生晚年精品,画面几只长臂青虾分出了浓淡虚实,疏密层次,参差聚散,因而错落有致。大群中有小群,既有整个群体的动势,又有各自体态的区别,注意了虾体部的关联与虾钳、虾须的疏密组合布局,做到了雅淡青新、生动可人,在齐白石笔下,“虾”这个极平凡的小动物就变成了记不平凡的珍贵艺术。这样一来我发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齐白石与他的作品虾。

3.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法主要是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授,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中国画欣赏课中,我讲授八大山人时是这样讲的,最近在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中有一幅八大山人的画获得了700万元人民币的估价,这么高的价格,这幅画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呢?由此引出了对八大山人的生平及作品的介绍。八大山人,名朱耷,为明朝一王爷的后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其画作上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苦笑不得之意,画家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擅长花鸟,但其所画花鸟、虫鱼大都经过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这种画法是中国画史上前所未有的,但这幅画很独特,鸟的眼睛正点于正中,或许是因为画家画此画时心情不错的缘故,这样的画很少见,故能拍此高价,通过讲授学生很快便记住了有关八大山人的很多东西,达到了欣赏的目的。

4.作品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

毕加索的油画作品学生一般很难看懂,不知道画家画了些什么,那么我们把它与现实相结合来讲又会怎样呢?我是这样讲的: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艺术杰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控诉。

毕加索是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他画中有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毕加索仍然采用了剪贴画的艺术语言。不过,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这样一来学生便对这幅作品有了深刻的了解。

无处不在,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欣赏课,我把每节课都做成了课件,解决了教师面对简单的课本资料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同学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大增,我的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自然我也就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