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艺术

/ 2

浅谈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和艺术

王红利王导利张倩

王红利王导利张倩(陕西省妇幼保健院710003)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9-0067-02

近年来,为了增进医患之间的理解,融洽医患关系,提高服务水平和病人的满意度,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统一的新型医患关系,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1.树立现代医患沟通的理念与意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患者的就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这对医院长期以来“以医为尊”和“病人求我”的思维定式提出了挑战,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患纠纷逐年上升,据统计,在当前的医疗纠纷中,90%以上是因为沟通不当所致,由此可见医患沟通的重要性。

1.1医患沟通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有效方法

医患沟通为医患之间构建了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医务人员需要更多地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通过沟通使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得到缓解。从而拉近医患双方的距离,逐步建立起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关系。

1.2医患沟通是规范医疗行为的有效途径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要求全体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各项操作规程,特别要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而落实告知制度是医患沟通的基本措施。

1.3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措施

要保证诊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保证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必须要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医务人员通过安慰病人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1.4医患沟通是提升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

医患沟通促使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好地激发和调动医务人员的服务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使医务人员真正了解病人的需求并予以满足,努力提供超越病人期望的服务,从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2.尊重病人的知情选择

尊重病人的权利,是改善医患关系,赢得病人对治疗配合的关键。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因素:

2.1来自病人的影响因素

2.1.1病人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

病人缺乏医学知识,迫切地想了解自己所患的疾病及其相关的知识,对医生提供的信息不理解或感到不满意,则会影响病人进一步的信息提供。因此,医生要依据病人不同的知识水平与生活阅历选择恰当的、容易被理解的语言进行医患交流。

2.1.2病人的性格

不同的病人对同一信息可有不同的知觉。一般而言,性格开朗的病人,对信息知觉是积极乐观的。这样的病人比较容易与医生沟通。而性格孤僻的病人对信息的知觉是消极悲观的。在与医生交流时,往往是被动的,不愿意主动说出自己面临的问题和想法。对医生提供的信息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1.3病人的情绪状态

当病人情绪平稳时,易表达自己的意愿,也容易接受他人发出的信息。反之,强烈的情绪波动,会使病人知觉能力下降或出现偏差,甚至阻断医患沟通。

2.1.4病人的自我感觉

病人通常不愿意说出一些重要信息,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己认为说出来也无济于事,不愿意增加医生的负担,不希望自己看上去可怜或状态不好,害怕他们的恐惧得到证实。

2.1.5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家属的原因。

2.2来自医师的影响因素

2.2.1语言障碍和使用医学专业用语

2.2.2医师缺乏良好的沟通技巧影响信息提供

2.2.3医生注意力不集中

2.2.4医生医学知识局限,失去信任

2.2.5医生的阻止行为,垄断交流

2.3来自疾病本身性质的因素

而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的本职工作之一,也是医疗服务本身的客观需要。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只要一上班,和患者有医疗来往,就已经开始进行医患沟通,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沟通技巧,也就是要讲究沟通的艺术。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医患沟通的艺术

2.3.1.认真倾听,鼓励病人充分表达信息

在询问开始的时候,首先建立一种目光联系,并合理保持这种目光接触,来表示自己对病人的谈话很感兴趣,鼓励病人准确地说出他们问题发生的顺序和感受,利用积极的的倾听来弄清病人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切忌不要在病人结束他的重要诉说之前打断他的谈话。

2.3.2.提高自身素质,增加语言交流的知识性和通俗性

由于病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对病情的焦虑,因此对传达与疾病有关知识的语言交流非常愿意接受,如果医生耐心、温和地讲解,并根据病人目前的情况给予开导、解释,鼓励病人安定情绪、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都将会产生良好的心理治疗效果。另外,也可以将健康教育贯穿于语言交谈中,语言应通俗易懂和朴实自然,表情亲切自如,尽量不要用医学术语,让病人容易理解接受,交流的气氛也会更加活跃,容易缩短医患距离。

2.3.3.因人而异,增加语言交流的灵活性和亲切感

医生与病人进行语言交流应注意因人而异,由于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和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的不同,而且个人的病情不同,采取交流的方式也应不同。交流时,要表现出对病人的尊重和友好,给予得体的称谓,首先要自我介绍,使用礼貌性语言,举止稳重、语气诚恳、温和,用良好的言行举止感染病人,给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愿意和你交流。

2.3.4.实事求是,确保交流信息的真实性

再给出病人信息时,要使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要让病人去猜测。所谓为了病人的利益而撒谎的“好心”越来越受到现代医学伦理学的挑战,而且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医患之间也可能因为医疗制度的保密性原则而失去开诚布公的交流机会,医生往往会回避病人的询问,病人就会有一种受蒙骗的感觉。

总之,医护人员要给予病人更多的精神安慰和关怀,用自己的精神风貌去感染病人,使病人摆脱不良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治疗、护理,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