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刘奎

刘奎辽宁省建平县沙海镇金黄地小学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他强调“自读自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呢?本人总结几点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抓主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自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从兴趣、习惯、方法等诸多因素去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语言评价、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教学中,我常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谣、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也就是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我是这样做的:(1)要求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阅读。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草草而过。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我要求学生“情绪要稳、读音要准、边读边想,弄懂词句”,并采取“查、评、比、奖”的方法促进落实;(2)要求学生养成主动查字典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3)倡导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也就是读书时,要圈住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不理解的词。再一次读课文时,标出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启发讨论。这样学生读一次,画一次,动手做一次,越读得多,理解得越透彻,学生的体会也就越深等等;(4)提倡学生多读、反复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学生多读书的习惯。课堂上讲课文,我坚持讲前读、分析时读、讲完后读、老师范读、学生交流读,课后要求学生抽时间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地读书;指导边读边思,让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维,理解文意;指导有感情地读,体会文章内涵;抓住重点词句段,指导读书;指导读后归纳要点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便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无论何时阅读,都不用老师教,就能自主地去学,真正“会学”。

二讲究策略,训练学生学习自主

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我采取以下两方面策略:

1.让学生自选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因此,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编入“你喜欢读哪几句?”的类似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

2.让学生自辩文中疑问

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学生对“刘备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时,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诸葛亮是不会知道的,何必走那么多的冤枉路;有的认为这样做很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并不一定要诸葛亮知道,他们是在表达自己的诚意。学生经过一番争辩,最后认为第一种做法符合现代人讲究的办事效率,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但结合时代特点,第二种做法也并非不值得,这恰恰是刘备求贤若渴的表现。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既深刻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扶得过多,只会放任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三因材施教,让学习更自主

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学生中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挑选,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激发“自主”的兴趣。例如教师在布置抄写词语的作业时,切勿搞“一刀切”,让每个同学都抄个三五遍,这样会让学生感到为了抄写而抄写,完成任务罢了,收效甚微。正因如此,现今新教材里课后的“读读写写”题已改为“把你喜欢的词语或优美语句抄下来”了,这就避免了训练的随意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把自己的好词佳名摘录下来,熟读成诵,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比如优等生会出一些带有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题目,中等生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在自己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出一些变换角度综合性的题目,而后进生大都是基础知识方面的有关字词句的题目。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要求精挑汇编,全面练习,这样的课堂练习尝试,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促进了学生去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得求知方法,使其亲历求知过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教师都尽可以大胆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