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现代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情感因素在现代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潘冬梅陈宝珍

潘冬梅陈宝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市第一医院骨科361003)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098-02

现代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理论和技能,富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愿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骨干人才。但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一直只注重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影响护生素质提高的其他方面特别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方面。提倡规范、系统、合理和科学的非智力因素培养,有助于优化护生的心理品质,树立敬业、爱业和精业的思想氛围。

1动机的培养、激发与强化

护理专业学生如果有了学习动机或期望,就会朝着学习目标的方向而努力,并在达到目标后获得满足。动机是促进人们成功的巨大动力。

1.1激发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个人在事业上是否有责任心、兢兢业业,是否坚韧不拔、刻苦钻研;是否有信心、有创造性的成就,与其智力成就是否得到鼓励和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培养护生的成就感大大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1.1.1帮助护理专业学生克服实习中的困难。护理教师要提供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成功的经验和经历,让护理专业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兴趣。临床实习,给护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有待解决的真实问题。很多问题都比较复杂、独特、模糊。刚接触临床时,护理专业学生尚缺乏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带教老师应介绍经验,提供思路,帮助护理专业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使她们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并不断给予她们成功的反馈,使她们的努力坚持下去,不断取得成功。

1.1.2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护理教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情况给予及时、具体、有益的反馈,提出改进的建议,可以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知道学习结果后,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要注意维护护生的自尊,给予反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护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

1.2学习目的性教育。护理专业学生都有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自我增强的内驱力中,大多数护生是为获得高分数而学习。但是,当护理专业学生发现没有机会取得高分时,就会减弱甚至失去动机,降低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尽量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将学习动机指向远大的目标,例如为人类健康服务,以及以护理事业的发展为己任等等。

1.2.1言传身教,树立榜样作用。带教老师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出学堂开始临床实习接触最多的人,其在日常工作中对待病人的态度,甚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护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带教老师首先应给护生树立良好榜样,起到积极向上的表率作用。如严寒季节为病人抽血时,先设法温暖一下自己的手,再为病人抽血。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的这种细致人微的行为有效地感染护生,使护生能认识到如何从小事着手。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

1.2.2积极引导,形成良好氛围护理。教师除了以身作则外,还要积极地树立很多正面的榜样。要对护理专业学生宣传、介绍在临床护理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护理人员,以及在护理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和事例,使护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同时,护理教师还应利用替代强化和外部强化的原则,经常表扬护生中的好人好事,在护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注重情感因素,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教学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往过程。带教老师不应以一个权威者形象出现在护理专业学生面前,而应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护生尊重、鼓励、亲切和信任的信息。

2.1公平与公正的准则。老师与护理专业学生和谐关系的建立首先是公平与公正的。临床老师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评价时必须用同一标准,不宜偏颇。如果老师对部分护生进行表扬、支持并提供较其他护生更好的学习机会时,护理专业学生觉得老师的行为是不公平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老师与某些护生建立某种社交关系的话,则更容易被其他护生认为是不公平的,甚至产生过激情绪。因此,老师与护生的关系应该是同事性的、协作性的,而不过分地私人化和社交化。

2.2要尊重和信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给予护生信任感,并让护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当护理专业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应该引导她冷静分析,鼓励她勇敢尝试。不要一手包办,更不能讽刺、挖苦甚至辱骂。如当护生给病人静脉输液穿刺失败时,不能一味地批评,而应鼓励护理专业学生只要勤学苦练一定能掌握一针见血的技术。当护生穿刺成功时,应及时赞许和表扬,使她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而且在正确评价自己能力的基础上产生自尊的情感体验,激起上进的愿望。

2.3认可护理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认知能力方面,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的差异。例如,在操作能力方面,有些护生接受快,反应迅速,而有的则可能比较迟缓。布鲁姆教育理论认为,护生的学习只有快慢之分,没有优劣之分。对于护生的个体差异,护理教师应充分了解,不要急躁,而应针对护生的差异,采取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情感关系是护理教师和护生在情感方面的融合性,是师生关系的调节器一。

3加强护生情商的培养,提高护理教育质

情商是情绪商数,具体包括情绪的控制力、人际关系的协调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以及对他人的理解与宽容等。护理专业学生情商的培养应注意:重视护生敬业精神的培养,树立“为病人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在临床实习中要求护生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有耐心而富有同情心,不能简单、粗暴、急躁地处理问题。提高护生自我认识能力,针对自己性格特点,找出不足之处及薄弱环节,不断反思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完善自己。

总之,在面向12世纪的护理教育中,我们应充分认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护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川。临床护理教学中应加强对护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