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排痰对呼吸道管理患儿的应用实践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有效排痰对呼吸道管理患儿的应用实践体会

李霞

李霞

(新民市人民医院儿科110300)

【摘要】目的: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常见病,清理呼吸道无效是呼吸系统患儿常见护理问题,有效排痰是康复促进的重要措施之一,目的:为提高排痰效果方法:我们对2010-2011年225例呼吸系统病人实施了有效排痰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有效排痰呼吸道患儿体会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255-02

1、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2011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215例呼吸系统病人,男173例,女152例,年龄2.5月—12岁,其中急性支气管炎62例,支气管肺炎81例,大叶性肺炎69例,均心功能良好。

2、有效排痰护理干预措施

2.1心理指导

我们在实施护理干预前主动与7岁以上病儿沟通,7岁以下患儿与其家属沟通。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有效的排痰是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的重要措施,说明护理干预措施是针对影响排痰的重要因素制订的,本组病人依从性好,都能配合实施排痰护理干预。

2.2雾化吸入降低痰液黏弹性

选用药液为生理盐水20ml加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及地塞米松5mg进行雾化吸入,每日二次,每次20分钟,必要时增加雾化次数,根据雾化后痰液黏弹性及咳痰情况。

2.3增强病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

对咳痰不畅、痰液较粘稠且喘憋明显的患儿应鼓励多饮水必要时进行静脉补充水分,可以使呼吸道粘膜的湿润有利于肺部病变的修复,有效地增加气管内纤毛运动的能力,充足的水分可以防止分泌物干结以利于痰液的排出[1]。

2.3.1对2岁以下患儿的护理干预

因此组患儿气道纤毛清除功能相对较弱,配合难度大,不能做有效咳嗽,有痰不能自行咳出,故对此组患儿在雾化基础上我们采取翻身、叩背、配合体位引流后进行有效吸痰,同时配合吸氧。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未发生不良反应。

2.3.2指导患儿用力呼气技术(针对年长儿做有效咳嗽)

让病人开放声门,用力吹气,然后放松,用膈肌呼吸,再次重复,直至黏液清除,特别在雾化吸入之后,痰液黏弹性下降,结合翻身、叩背等肺部体疗,使附着在小气管壁上的痰液松动实施用力呼气技术将痰液咳出。

2.3.3指导病人进行呼吸运动[2](针对年长儿同时做有效咳嗽)

包括:1)腹部呼吸运动法:病人取平卧位,双手放于身体两侧,膝弯曲,脚平放;用鼻连续吸气并放松上腹部,胸部尽量不扩张;缩紧双唇,慢慢吐气直至吐完;重复以上动作10次。2)向前弯曲运动法:坐在椅上,背伸直,头向前向下低至膝部,使腹肌收缩;慢慢上升躯干并用鼻吸气,扩张上腹部;胸部保持直立不动,由口将气慢慢吹出。3)胸部扩张运动:坐在椅上,将手放于患儿左右两侧的最下肋骨上;吸气,扩张下肋骨,然后由口吐气,收缩上胸部和下胸部;用手掌下压肋骨,可将肺底部的空气排出;重复以上动作10次。上述方法由护士对年长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直至病人完全掌握后由病人自己练习,每日3次,每次动作练习10分钟。

3、结果

本组病人有效咳痰能自行咳出150例,为自行排痰顺利。有痰不能自行咳出75例,经上述处理后排痰顺利,全组病人均未发生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

4、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由于病原体浸及呼吸道粘膜,造成粘膜充血、水肿、炎性浸润,导致纤毛地摆动频率减慢,同时呼吸肌功能减弱,从而造成痰液堆积,有痰不易咳出。有效的排痰是护理呼吸系统病人的关键。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稀释痰液、降低痰液黏弹性的护理干预;叩背祛痰是用手叩打胸背部,借助振动使分泌物松脱而排出体外;体位引流置病人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内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吸痰是针对年幼体弱儿,不能做有效咳嗽者,及时将稀释后的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一种措施;吸痰对病人刺激性较大,为防止脑缺氧,在吸痰前后应给予吸氧;指导呼吸运动是一种与咳嗽相同的胸部物理治疗方法,使胸腔跨壁压力升高,大气道受压直径变小,局部空气流速升高,在开始的0.1秒内产生高切变率,有助于气道纤毛清除;呼吸操锻炼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全部吸气肌和呼气肌主动收缩,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本组病人通过有效排痰护理干预的实施,稀薄了痰液,重新调动气道纤毛清除功能,促进了排痰。

参考文献

[1]张妍妍。小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干预观察(J)。包头医学20123(12):739.

[2]崔炎,儿科护理学[M].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