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探究

毕新1黄秦2

(1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3)

(2苏州亲禾成长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互联网技术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增强,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习和生活,加强社会联系。但另一方面,有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本文就网络成瘾进行简要概述,并对网络成瘾相关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网络成瘾;心理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73-02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对互联网的依赖加强,互联网改变着人的认知模式[1]。互联网极大的促进了学习和工作效率,丰富了社会生活,与此同时网络成瘾也成了青少年群体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还对学生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造成影响,甚至危害其身心发展。本文就网络成瘾的相关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2.网络成瘾分析

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vedisorder)指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呈现病理性特征,过度依赖网络,出现明显的心理损伤等社会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强迫性上网,不能上网时会表现出焦躁的情绪状态,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2]。网络成瘾者通过上网能够获得满足感。此现象主要发生于青少年群体中,尤其以大学生居多,是一种周期性慢性心理疾病[3]。如果缺乏自控能力或者受到群体和环境的影响,青少年容易对网络产生心理上过度依赖。

2.网络成瘾的心理学探究

2.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强化而获得的,只有当人的行为经过不断的强化,才能成为习惯行为或者认知行为。就网络成瘾来说,上瘾也是强化的结果。网络技术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属于心理强化的结果。满足心理得到强化后的青少年会相应的增加上网的次数和频率,最终造成网络成瘾[3]。例如,大量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较大,青少年在网游中不仅能够获得升级体验,还能够得到游戏币、游戏装备等诸多奖励,在心理上和替代物质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强化,促使更多的上网行为的发生。

2.2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视角下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人格理论,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他将人格分为超我、自我和本我三个部分。本我指的是人的原始本能,包括冲动和欲望。自我是在本我的基础上进行实现,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我。而超我指的是道德化和社会化的人格,受社会道德的约束。从人格理论的视角,可以将网络成瘾的解释为在上网过程中实质上是受本我人格控制,在虚拟的世界中满足本我的欲望,摆脱了社会现实中的道德束缚,主要表现是在网络世界中表现出更多的暴力倾向,受社会道德控制较小;其次是早年经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成人的行为变化与其早期的经历有一定的联系,部分个体由于早年在某些方面没有获得相应的满足,长大后就有可能出现各种成瘾行为;第三是压抑理论。压抑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如果个体的心理长期受到压抑,那么个体就会在潜意识中选择某种方式释放压力[4]。网络成瘾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在空间上和时间上能够提供更加私人和隐蔽的空间,刚好可以给个体一个宣泄的出口。换句话说,人们对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现实生活中受到了太多的压力,需要利用网络来进行舒缓和解压。因此网络成瘾者的潜意识中均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愿望。例如,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的人,其在网络世界中通过表现得十分风趣幽默,能够与人侃侃而谈;最后是婴儿口唇期理论,认为网络成瘾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婴儿时期感受到的关怀和温暖等满足感不足有关,在虚拟世界中人们或许能够得到更加舒适的体验。

2.3认知理论

认知包括人们的信念、思维、好奇等,网络成瘾正是由于人们产生了扭曲或者错误的认知,才使人们对互联网有了超乎寻常的依赖。网络成瘾者会认为,只有在网络世界中自己才是优秀的、被认可的,在现实世界中根本无法享受这些成功和肯定。也有网络成瘾者会认为,现实中没有人会爱自己,只有网络世界才能够让自己感受到爱。

2.4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的特征。青少年时期的儿童心理发展特征更主要表现为角色混乱和同一性。换句话说,这一时期的人们会考虑到自我意识,会对自我发展产生一定的预期[5]。这种同一性会使得青少年迫切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和肯定,也会使得青少年更加重视自我形象,开始关注社会现状。这一时期,如果青少年能够获得同一性发展,则能够有助于形成忠诚的品格。但是,相反的,如果同一性混乱发展,则会导致青少年错误的自我定位,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和认知问题。从同一性发展中角色混乱的角度来看,网络成瘾正是这种“角色混乱”下的产物。

2.5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针对人的不同生理需求而言的。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从下到上分别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6]。生理需求是人的根本需求,人从出生就需要满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指的就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是指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人在网络世界能够免受现实压力、批评和指责,可以给网络成瘾者一定的安全感。归属和爱的需求是人际交往需求。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际交往需求满足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需要掌握更加的交往技巧,但是又担心在社会交往受挫。网络虚拟世界正好可以给青少年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人,但是又不害怕受到挫折。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指的是人们希望能够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获得自我发展。网络世界能够帮助个体更快、更加简单地获得这些体验,因而容易吸引青少年盲目投入其中。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探讨,可以从认知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艾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以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等方面展开。在学校教育、以及心理咨询治疗的过程中,在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的时候,建议从这些心理因素着手,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制定教育和治疗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毕新,杨智钦,吴铁钧,刘电芝,等.延展认知的视角:STROOP变式任务中互联网使用频度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差异[J].心理学进展,2016,6(4),367-375.

[2]张锦涛,陈超,王玲娇,等.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学报,2014,10:1521-1533.

[3]刘磊,李文静.KimberlyS.Young关于网络成瘾的15年研究述评[J].理论观察,2013,07:23-27.

[4]孙晓军,牛更枫,周宗奎,等.青少年的人际归因倾向、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14,06:1397-1403.

[5]葛缨,陈维,谢雪云,等.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事件相关电位——基于Meta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126-1.

[6]孙长玥.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研究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状况及教育策略[J].鸡西大学学报,2015,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