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实习指导视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基于实习指导视角

覃日新

(广西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桂平537200)

摘要: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规划纲要,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体系的价值追求和总体目标。目前,再农村学前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还停留在“保姆”或“小学化”教育阶段。因此,要注重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培养适应农村幼儿园形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键词:农村;教育质量;创新型人才;学前教育;实习指导

目前,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基本停留在通用人才培养层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还不够大,教育实习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学前教育实践的更新换代,需要可执行理论的指引,这就要求人才的培养可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基于实习指导视角,加大培养合格、专业的学前教育人才力度,为农村幼教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及实践应用。通过“三学”,可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清楚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结合岗位需求,增加学生的实习实践,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找准自己发展的位置和方向。

一、中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走势

时下,面临学前教育新形势,涉及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少,但大多数是对教育内部要素的梳理,难以看到基于农村幼儿园现实针对性深入的探究,可操作性的系统研究成果稀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缺乏系统性的实践操作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的机会少,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课程体系没有与学生工作岗位紧紧相连,教学质量水平现状堪忧。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发展和进步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高度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拘泥于现有的研究成果,与时俱进,能够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立足竞争激励的社会。

二、中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意义

通过专业特色建设,探索出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将理论教育与岗位实践能力要求相结合,有助于形成“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培养幼教人才的新模式,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幼教人才自身的教育素养。深化学前教育专业与农村幼儿园的合作,让学生积累丰富专业实践经验,能够让学生在实习中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熟悉工作中的基本事项。根据幼儿保教特点,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来搭建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方式、教育教学方法、师资配备形式、实训装备配置,有助于积累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学前人才培养新规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能力,能力的发展不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最大限度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使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农村幼教需求更为契合,落实学前教育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现今农村幼儿园快速发展的步伐。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的策略

1.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形式,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人才的专业基础技能和知识主要是通过课程来实现,中职学前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必然要对传统陈旧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增加学生专业实习的实际课程。受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关注点在学生的专业教育,理论性的专业知识课程枯燥切沉闷,学生课程学习难以全神关注、自主积极,思维的发散不够活跃,创新性思维的广度受到禁锢和限制。因此,在调整课程结构时,可践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基本原则,将“岗位能力标准”引入课程内容,构建适应农村基层幼儿园保教特点的“实践性”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实习中巩固专业知识,从而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提升,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整体办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可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工作,让学生在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课程设置服务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课程目标要有清晰准确的认识,教师与学生应充分理解课程结构,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教育,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2.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课程结构优化、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方式同样也需要改进、调整。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有效的培养模式,是教师教学思维、教学方法及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课程结构不相适应,无法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难以高质量的进行。学前教育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教师要基于实习指导视角,凸显学工结合、能力本位的教学特点,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先进理念,真实体现“做中学”,尝试创新教学方式,例如:创设情境——示范——布置任务——仿真训练——沟通——巩固反馈,符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创新型教育理念。

教师教学要摒弃只注重理内容的逻辑结构,避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节课一讲到底,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小,学生创新性思维得不到发散和拓展,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思维。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不断探讨和钻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构建高质量的教学课堂,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完善园校合作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不可限制于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的实践训练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要加强园校的合作模式,注重学生专业的实战演练,完善园校合作机制,增加对学生的实习指导机会。学校要针对农村幼儿园办园特点和管理模式,依托园校合作这一资源,让教师与学生走出课堂,重视对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加强园校合作的深度融合,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形成园校共赢的运行机制。

例如,课堂——幼儿园“一体化”的实践模式,让师生走出课堂,走进幼儿园:学校可邀请实习基地幼儿园园长定期举办讲座,就幼儿教育专业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对幼儿教师具备能力等演讲,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在聆听中得到启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道德观;

通过“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教学,做到“校内技能训练——职业技能大赛——教育见习——顶岗实习”的实践训练模式,增加学生优化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

4.完善“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

专业教学质量和监控体系是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的重要一部分,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其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引路人,自身教学方式、方法的监控和评价显得格外的重要,关乎着学生基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充分掌握。加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完善,有助于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师清晰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并及时的纠正,推动教学体系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重视对“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建设,学生在专业实习实践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习指导,也能注重对于自身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探索出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方式;也能让学生树立服务农村基层教育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前教育的热情和信心,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结论】

基于农村背景下,要注重对学生实质性的教育教学,以及学生专业学习实践和指导,完善实践实训体系,改善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不断推动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修养,提高全方位的教育素养,开拓教育思维,培养一批又一批为国家学前教育献身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兵、朱红枫《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当代职业教育,2010(2)

[2]朱靖.《培养合格职业人关键是提高认识》.当代职业教育,2010(4)

[3]黄冬兰.对中职幼教专业办学出路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05):25.